《玉楼春四首 其四 新历八月十日感事有作。日本投降,战事结束》
时间: 2025-01-11 14:32: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山缺处平芜远,不见江南芳草岸。
待凭春水送归舟,还恐归期同电幻。
愁情久似春云乱,谁信言愁情已倦。
风池水皱底干卿,枉费龙琶金凤管。
白话文翻译:
青山缺口的地方,平坦的原野延绵远方,看不到江南的芳草岸边。
我在春水中等待归舟,然而归期却恐怕像闪电般虚幻。
愁苦的情绪就像春天的云彩一样纷乱,谁能相信我说愁情已经疲倦。
风中水面波皱涟漪,真是白白浪费了龙琶和金凤的乐声。
注释:
- 青山缺处:青山的缺口,意指山的某一部分缺失,形成了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
- 平芜远:平坦的原野伸展到远方。
- 江南芳草岸:指江南地区春天草木繁盛的岸边。
- 待凭春水送归舟:等待春水把归家的船送走。
- 电幻:形容归期如电光般突如其来且短暂。
- 愁情久似春云乱:愁苦的情绪就像春天的云彩一样,纷乱而不定。
- 风池水皱底干卿:在风中,水面波皱,仿佛在诉说着情感。
- 龙琶金凤管:比喻乐器,象征美妙的音乐。
典故解析:
- 江南: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富饶和美丽的土地。
- 电幻:常用来形容事物的虚幻和短暂,反映了对归期的不确定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永济(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作著称,作品多描写生活情感以及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1945年8月10日,正值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之际,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和平归来的期待与愁苦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四首中的最后一首,体现了作者在国家战乱和个人情感之间的复杂心态。诗中描绘了青山和平芜的景象,构建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却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身处平静之地,却因对归途的惆怅而感到不安,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待凭春水送归舟,还恐归期同电幻”,这一句充分体现了对归期的渴望,但却又充满了不安和虚幻的感觉,仿佛归家之路不再明朗。诗人对愁情的描绘则是通过“春云乱”来形象化,强调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捉摸。
最后两句“风池水皱底干卿,枉费龙琶金凤管”以音乐的意象来隐喻内心的苦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人在感慨世事无常的同时,也在反思个人的情感与生活,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缺处平芜远:描绘了一幅开阔的自然景观,青山的缺口让人看见远方的平原。
- 不见江南芳草岸: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江南美好时光的怀念。
- 待凭春水送归舟:等待着春水的流动,但又充满了不安。
- 还恐归期同电幻:担心归期如同电光般瞬间逝去。
- 愁情久似春云乱:愁苦的情感像春天的云彩一样纷乱复杂。
- 谁信言愁情已倦:对外人所言愁情已经疲倦的怀疑,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风池水皱底干卿:在风的吹动下,水面波皱,暗示着情感的涟漪。
- 枉费龙琶金凤管:流露出对音乐与情感的无奈,形象地表达了白白浪费的情感与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期比作电幻,强调其虚幻与不可信。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表现其复杂多变。
- 对仗:如“青山缺处”与“江南芳草”,构成了和谐美好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了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表达了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对和平生活的期待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稳定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春水:象征着生命与流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期待。
- 龙琶金凤管:象征着美好的音乐与内心的情感,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山缺处”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山的缺口
B. 江南的岸边
C. 春水泛舟 -
“愁情久似春云乱”中的“春云”代表了什么? A. 美丽的春天
B. 纷乱的情绪
C. 归期的虚幻 -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愁苦与期待
C.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的描绘中,春雨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而《玉楼春》则更多地表现出愁苦与对未来的迷惘,二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现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