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鸳鸯赠客 徐祯卿 〔明代〕
网罗岂孤避,志命愿双沈。 唯应合欢被,为刺白头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鸳鸯的观察和感慨,以及对于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诗中,“网罗岂孤避”意味着鸳鸯即使面临困境也不会单独逃避,“志命愿双沈”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爱人共命运、同生死的愿望。最后两句“唯应合欢被,为刺白头吟”则暗示了诗人对于长久相伴、白头偕老的美好憧憬。
注释:
字词注释:
- 网罗:捕鸟的工具,这里比喻困境。
- 孤避:单独逃避。
- 志命:意志和命运。
- 双沈:双双沉没,比喻共命运。
- 合欢被:象征夫妻恩爱、和谐的被子。
- 白头吟:指夫妻白头偕老的吟咏。
典故解析:
- 合欢被: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合欢被,双鸳鸯”,象征夫妻恩爱。
- 白头吟: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表达了对于长久爱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祯卿,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观察鸳鸯时,有感于鸳鸯的忠贞不渝,从而联想到自己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憧憬,遂作此诗赠予友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观察鸳鸯,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诗中,“网罗岂孤避”一句,以鸳鸯面对困境不单独逃避的形象,隐喻了诗人对于共患难、同生死的伴侣关系的渴望。“志命愿双沈”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共命运的愿望。最后两句“唯应合欢被,为刺白头吟”,通过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相伴、白头偕老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深切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网罗岂孤避”:这句诗通过鸳鸯不单独逃避困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共患难、同生死的伴侣关系的渴望。
- “志命愿双沈”:这句诗进一步强化了共命运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爱人共命运、同生死的情感。
- “唯应合欢被”:这句诗通过“合欢被”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夫妻恩爱、和谐的向往。
- “为刺白头吟”:这句诗通过“白头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相伴、白头偕老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鸳鸯的形象比喻忠贞不渝的爱情。
- 象征:通过“合欢被”和“白头吟”的象征,表达了对于夫妻恩爱和长久相伴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于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和对于长久相伴、白头偕老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鸯: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 网罗:象征困境。
- 合欢被:象征夫妻恩爱、和谐。
- 白头吟:象征长久相伴、白头偕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网罗岂孤避”一句,通过什么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伴侣关系的渴望? A. 鸳鸯 B. 合欢被 C. 白头吟 D. 志命 答案:A
-
诗中“唯应合欢被”一句,通过什么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夫妻恩爱的向往? A. 鸳鸯 B. 合欢被 C. 白头吟 D. 志命 答案:B
-
诗中“为刺白头吟”一句,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相伴的憧憬? A. 鸳鸯 B. 合欢被 C. 白头吟 D. 志命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诗十九首》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表达了对于长久爱情的向往。
- 《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达了对于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古诗十九首》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相比,徐祯卿的这首诗更加具体地通过鸳鸯的形象和“合欢被”、“白头吟”的象征,表达了对于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和对于长久相伴、白头偕老的美好憧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十九首》
- 《长恨歌》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