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感怀
作者: 李之世 〔明代〕
由来寒食节,风雨倍悽然。
人世犹如此,夜台殊可怜。
垂杨烟漠漠,荒垄草芊芊。
向晚乌啼急,双飞集墓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寒食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寒食节的由来,令人感到风雨更添惆怅。人世间的事情就如同这节日一样,让人感到悲凉。夜晚的台子显得格外可怜。垂柳在烟雾中显得迷茫,荒废的田垄上杂草丛生。傍晚时分,乌鸦急促地啼叫,成群飞向墓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节:古代节日,清明节前的一天,禁止生火做饭,吃冷食。
- 夜台:指夜间的台子,可能是指祭祀的地方。
- 垂杨:垂柳,象征柔美及伤感。
- 烟漠漠: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 荒垄草芊芊:荒废的田垄上长满了细小的草。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介子推为保护晋国的国君而自焚,后人为了纪念他而设立此节日。诗中提到的“夜台”,可能与祭奠逝者有关,体现了对生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世,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既有传统的抒情,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寒食感怀》创作于寒食节期间,诗人借节日之际,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命的思索和对故人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寒食感怀》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丰富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悲凉景象,表达了对人生苦短、无常的感慨。开篇“由来寒食节,风雨倍悽然”直接点出主题,寒食节本是祭奠的日子,却因风雨而显得更加悲怆。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自然景象,也在反映人生的无奈。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人世,提到“人世犹如此”,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显示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夜晚的台子“殊可怜”,更加增添了凄凉的气氛,似乎在提醒人们对过往的珍视。
“垂杨烟漠漠,荒垄草芊芊”二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情感,烟雾缭绕的柳树、荒草丛生的田垄,仿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最后一句“向晚乌啼急,双飞集墓田”,以乌鸦的啼叫结束,象征着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深刻的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寒食节的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怀念,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情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由来寒食节,风雨倍悽然:寒食节的由来与节日的悲凉情绪结合,强调天气的阴沉加深了节日的哀伤气氛。
- 人世犹如此,夜台殊可怜:人们的生活同样充满悲剧,祭祀的台子因孤独显得可怜,暗示着对逝者的怀念。
- 垂杨烟漠漠,荒垄草芊芊: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意境。
- 向晚乌啼急,双飞集墓田:乌鸦的啼叫与飞向墓田,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对故人的追思,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食节与人生的无常进行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通过描绘夜台与自然景象,使其具有感情,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垂杨烟漠漠,荒垄草芊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逝者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脆弱的叹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节:象征祭奠与怀念。
- 风雨:象征悲伤、无常。
- 垂杨:象征柔美与伤感。
- 乌鸦:象征死亡与哀悼。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画面,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的由来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 屈原
- B. 介子推
- C. 李白
-
诗中“向晚乌啼急,双飞集墓田”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无聊
-
“垂杨烟漠漠”中“烟漠漠”指的是什么?
- A. 天气晴朗
- B. 烟雾缭绕
- C. 风和日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寒食》 by 杜甫
- 《清明》 by 杜甫
这两首诗同样围绕节日主题,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寒食》:强调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寒食感怀》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李白的《赠卫八处士》: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涉及对逝者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情境下,所展现出的独特情感与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