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守祈雪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27:25

天其或使不轻飞,有待随轩故作心。

风静圆虚才半夜,雪随精意若前期。

影藏寂寂沙头鹭,寒入青青垅首岐。

千里欢谣归太守,邦人固已播声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其或使不轻飞,有待随轩故作心。风静圆虚才半夜,雪随精意若前期。影藏寂寂沙头鹭,寒入青青垅首岐。千里欢谣归太守,邦人固已播声诗。

白话文翻译:

或许天意使得雪花不轻易飘落,有所期待地随风飘扬,故意表现出心意。风停了,圆月虚悬,才到半夜,雪花随着精心安排的意愿,仿佛早已预定。影子隐藏在寂静的沙滩上,鹭鸟静静不动,寒冷侵入青青的田间小路。千里之外的欢快歌谣归功于太守,邦人早已传唱这首诗。

注释:

  • 天其或使不轻飞:天意或许使得雪花不轻易飘落。
  • 有待随轩故作心:有所期待地随风飘扬,故意表现出心意。
  • 风静圆虚才半夜:风停了,圆月虚悬,才到半夜。
  • 雪随精意若前期:雪花随着精心安排的意愿,仿佛早已预定。
  • 影藏寂寂沙头鹭:影子隐藏在寂静的沙滩上,鹭鸟静静不动。
  • 寒入青青垅首岐:寒冷侵入青青的田间小路。
  • 千里欢谣归太守:千里之外的欢快歌谣归功于太守。
  • 邦人固已播声诗:邦人早已传唱这首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伯阳,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是他在担任官职期间,为了祈求降雪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对官员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曹勋担任官职期间,为了祈求降雪而作。在古代,降雪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官员和民众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祈求天降瑞雪,以保丰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祈雪的场景和期待的心情。首联以天意为引,表达了雪花不轻易飘落的神秘感;颔联则通过风静月圆的夜晚,暗示了雪花的精意和预定;颈联以鹭鸟和田间小路为意象,描绘了雪后的静谧和寒冷;尾联则归功于太守,表达了民众对官员的期待和赞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天意和随风的描写,表达了雪花不轻易飘落的神秘感和期待。
  • 颔联:通过风静月圆的夜晚,暗示了雪花的精意和预定。
  • 颈联:以鹭鸟和田间小路为意象,描绘了雪后的静谧和寒冷。
  • 尾联:归功于太守,表达了民众对官员的期待和赞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随精意若前期”,将雪花的飘落比喻为精心安排的意愿。
  • 拟人:如“天其或使不轻飞”,赋予天意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如“影藏寂寂沙头鹭,寒入青青垅首岐”,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祈雪和期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对官员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花:象征着纯洁和美好,也代表着农业的丰收。
  • 鹭鸟:象征着静谧和安宁,也代表着自然界的和谐。
  • 田间小路:象征着农业和生活的艰辛,也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曹勋 B. 苏轼 C. 李白 D. 杜甫

  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祈雨 B. 祈雪 C. 祈福 D. 祈安

  3. 诗中提到的“太守”是指什么? A. 皇帝 B. 官员 C. 将军 D. 文人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和曾守祈雪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注重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对官员的期待,后者则更注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了解曹勋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