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二 落梅》

时间: 2025-02-04 15:31:00

漫道繁花春似海。

来占春先,去不应春待。

只恐春光还易改。

看花虚费留春泪。

群玉山头仙侣在。

雾帐云屏,远隔琼瑶界。

小住人间愁不耐。

夜深归去珊珊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二 落梅
作者: 钱湘 〔清代〕

漫道繁花春似海。
来占春先,去不应春待。
只恐春光还易改。
看花虚费留春泪。

群玉山头仙侣在。
雾帐云屏,远隔琼瑶界。
小住人间愁不耐。
夜深归去珊珊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尽管繁花似海,人们常常说春天的美丽如同大海般无边无际,但我却觉得春天的到来并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期待。因为我担心春光易逝,转瞬即逝,让人无法留住。看着花开花落,感伤只换来无尽的春泪。接着,诗人提到群玉山上有仙人伴侣,雾气氤氲,远隔瑶池的神仙世界。人世间的愁苦让我难以忍耐,夜深时归去,佩饰发出轻轻的声响。

注释:

  • 漫道:随意地说,表示一种无奈的口气。
  • 春似海:形容春天的繁花似海洋般浩瀚。
  • 虚费留春泪:徒然地留下春天的眼泪,表达对春天的无奈和惋惜。
  • 群玉山头: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美好。
  • 珊珊佩:指佩戴的饰物,夜深归去时发出的声响,传达一种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湘(约1640-约1711),字佩韦,号秋水,清代诗人,擅长词曲,曾任职于官府,游历广泛。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明清交替的时期,社会动荡,诗人以个人的情感和对春天的感怀,反映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 其二 落梅》通过对春天美丽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深层的情感世界。诗人用“繁花春似海”这样的比喻,传达了春天的美丽与丰盛,但随即又提出对春光易逝的忧虑,显示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伤。诗中“看花虚费留春泪”一句,深刻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感叹,仿佛在说,尽管春天的花开得如此灿烂,但终究难以抵挡时光的流逝,留下的仅是无尽的惆怅与泪水。

接下来的两句“群玉山头仙侣在,雾帐云屏,远隔琼瑶界”,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与人们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以“夜深归去珊珊佩”结束,意象中隐含了一种孤独的归途,佩饰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内心孤寂。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却又充满了对逝去美好的惋惜,情感深邃而细腻,令人陶醉并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漫道繁花春似海:随意地说春天的花开得如海洋般绚丽。
  2. 来占春先,去不应春待:春天的到来并不是人们所期盼的,离去时也不必等候春天。
  3. 只恐春光还易改:我只担心春光会转瞬即逝。
  4. 看花虚费留春泪:看着花开花落,感伤只会留下无尽的泪水。
  5. 群玉山头仙侣在:在遥远的仙山上,仙人的伴侣依然如故。
  6. 雾帐云屏,远隔琼瑶界:雾气和云朵如同屏障,将人世与仙界隔开。
  7. 小住人间愁不耐:暂时停留在人间的我,感到无尽的愁苦。
  8. 夜深归去珊珊佩:夜深人静时回去,佩饰轻轻作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似海”,将春天的繁花比作海洋,增强了视觉的冲击。
  • 拟人:如“春光易改”,赋予春光以人的特性,强调其变化无常。
  • 对仗:如“群玉山头”与“雾帐云屏”,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繁花:象征美好和生机,亦隐喻生命的短暂。
  • 春光:象征希望与青春,带有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 群玉山:象征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
  • 珊珊佩:象征归途中的孤独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漫道繁花春似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春天的美好感叹
    C. 对花落的惋惜

  2. “群玉山头仙侣在”中的“仙侣”指的是? A. 人间的朋友
    B. 神仙的伴侣
    C. 诗人的同伴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C. 对人世间的愁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