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八》
时间: 2025-01-26 23:4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八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我亦悲歌士。忆当时青云结客,黄沙射雉。
三十行年豪气尽,川上低徊流水。
看遍了江山如此,圆缺阴晴今古共,
达人心那不如灰死。知我者二三子。
已曾三食神仙字,笑饥蟫梭巡雪案,
消磨败纸。不断车雷喧客枕,
欲借杜家聋耳。更无奈别人燕市。
满目风烟兄弟感,夕阳中长揖分行止。
都付与画图里。
白话文翻译:
我也为自己感到悲伤。回忆起当年,在青云之上结交朋友,像黄沙中射出的雉鸟。
三十岁时的豪气已尽,江边的流水轻轻低徊。
看遍了如此的江山,月圆月缺、阴晴变化自古如此,
而达人之心又怎能比得上灰烬?知我者不过二三朋友。
曾经多次品尝神仙的诗句,却因饥饿而笑着在雪桌上游荡,
消磨着破败的纸张。
车雷声不断,吵闹的客人让人难以入眠,
想借用杜甫的耳朵来听。更无奈于他人如燕市一般。
满眼的风烟让我感慨兄弟情,夕阳下我长揖告别。
一切都交付给画图之中。
注释:
- 青云结客:形容曾经高昂的志向和交友的志趣。
- 黄沙射雉:比喻追逐梦想与理想的艰辛。
- 三十行年:意指三十岁时,人生的豪情已消逝。
- 达人心那不如灰死:表达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认为比起冷漠的心,宁愿选择死亡。
- 神仙字:指美好的诗句。
- 杜家聋耳:引用杜甫的诗句,表达对诗人境遇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清代诗人,工诗词,擅长描绘人生的无奈与感慨。其作品多体现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蒋士铨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转折点。经历了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压力,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八》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思考。开篇以“我亦悲歌士”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失落。接着,诗人忆及年轻时的豪情,青云之志与友人结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
“看遍了江山如此,圆缺阴晴今古共”,诗人在此引入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起伏。诗中通过“达人心那不如灰死”这一句,深刻揭示了对人际关系的冷漠与失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
“知我者二三子”,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和珍惜。最后,诗的结尾“都付与画图里”,以画图隐喻理想与回忆的寄托,留下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留念,也暗含对未来的无奈与释然。
整体来看,此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亦悲歌士:开篇即表明情绪,表明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悲哀。
- 忆当时青云结客,黄沙射雉:回忆年轻时的豪情,追逐理想。
- 三十行年豪气尽:感慨年华逝去,豪情已散。
- 川上低徊流水:象征生命的无常与流逝。
- 看遍了江山如此:经历多,感慨世事的变迁。
- 圆缺阴晴今古共:自然变化映射人生命运的轮回。
- 达人心那不如灰死:对人情冷漠的深刻批判。
- 知我者二三子:知己难求,表达对友谊的珍惜。
- 已曾三食神仙字:曾经追求诗词的美好。
- 消磨败纸:生活的困顿与无奈。
- 不断车雷喧客枕:现实的喧嚣让人难以安宁。
- 欲借杜家聋耳:希望以诗人杜甫的境遇来解脱。
- 更无奈别人燕市:对他人生活的无奈与羡慕。
- 满目风烟兄弟感:兄弟情谊在风烟中感慨万千。
- 夕阳中长揖分行止:在夕阳下告别,深感人生的无常。
- 都付与画图里:把一切的思绪寄托于画卷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沙射雉”比喻追逐理想的艰辛。
- 对仗:如“圆缺阴晴今古共”,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流水比作低徊,赋予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失望与对知己的渴望,最终将一切情感寄托于画图之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理想与抱负。
- 黄沙:代表艰难与现实。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夕阳:寓意人生的终结与告别。
- 画图:象征对美好过往的留念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
- A. 我亦悲歌士
- B. 知我者二三子
- C. 都付与画图里
-
填空题:诗中提到“黄沙射雉”是比喻____。
-
判断题:诗中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得非常明显。 (对/错)
答案:
- B
- 追逐理想的艰辛。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蒋士铨:李白豪放洒脱,常表达对酒与友的热爱;而蒋士铨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忆,写作风格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蒋士铨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