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底临鸾惜岁华,
鬓云慵掠宝钗斜。
落梅香断无消息,
一树春风属杏花。
白话文翻译:
在帘子底下,轻轻依依惜别岁月的华美,
鬓发如云懒散地掠过斜插的宝钗。
落梅的香气已经断绝,音信全无,
春风一阵阵吹来,只属于那杏花开放的树。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鸾:形容在帘子底下,轻声细语的样子。
- 岁华:指美好的年华、时光。
- 鬓云:指鬓发,形容头发如云般柔软。
- 宝钗:指珍贵的头饰,象征女子的美丽。
- 落梅:指梅花凋谢的情景。
- 属:属于,归于。
典故解析:
- “岁华”常用于描写青春易逝,诗人用此词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春风”不仅代表季节的变化,也是情感的象征,暗示着新的希望和生命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美,号德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词赋见长。施枢的诗作多描绘女性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细腻、清新,颇具婉约之美。
创作背景: 《闺思》创作于宋代,社会背景上,女性的地位相对低下,但在诗词中,女性的情感与思想常常被细腻地刻画。诗人通过描写女性的思绪,表达对生活与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闺思》是一首细腻动人的诗作,表现了女性在春天时的思念与感伤。开头的“帘底临鸾惜岁华”,通过“帘底”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暗示着她的内心世界。诗人以“惜岁华”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出对青春的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
接下来的“鬓云慵掠宝钗斜”,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懒散的女子形象,鬓发如云,宝钗斜插,显示出她的优雅与闲适,但其中却透出一丝惆怅。她的慵懒不仅是外在的姿态,更是内心情感的流露,似乎在思念某个远方的人。
“落梅香断无消息”,这句转折之处,梅花的香气已然消散,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失落。“一树春风属杏花”,春风送来新的气息,却只属于盛开的杏花,暗示着新的情感开始,也让人感到一丝孤独。
整首诗以四句构成,情感层层递进,从对时光的惜别,到对爱情的思念,再到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底临鸾惜岁华:在轻纱帘子下,轻声倾诉对美好岁月的惋惜。
- 鬓云慵掠宝钗斜:鬓发如云,懒散地掠过,宝钗歪斜,映衬出女性的优雅与无奈。
- 落梅香断无消息:梅花的香气已然消失,暗示着对往事的追忆与失落。
- 一树春风属杏花:春风轻拂,杏花盛开,寄托着新的情感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头发比作“云”,形象生动,增添了柔美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情感,传递出温暖与希望的气息。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形成和谐的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女性在春天的思绪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展现出人们在岁月流逝中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帘子:象征着女性的内心世界,隐秘而柔软。
- 梅花: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失落。
- 春风: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命的开始。
- 杏花:象征着新的情感与生命的萌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鬓云”指的是: A. 头发
B. 眼睛
C. 手指 -
“落梅香断无消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希望 -
诗中提到的“春风”象征着: A. 冬天
B. 新的希望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晏殊《浣溪沙》
诗词对比: 施枢的《闺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青春与爱情的思念与感慨。李清照的词更显直白,而施枢的诗则更为含蓄,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两者共同体现了宋代女性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施枢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