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友人》

时间: 2025-02-04 16:12:44

锦野重来已秀葽,雨肥梅杏粉痕销。

晚山四面子规叫,晓树一声婆饼焦。

耐久交当如水淡,惯游身亦似蓬飘。

老莺不省春归久,犹自教雏学徙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野重来已秀葽,
雨肥梅杏粉痕销。
晚山四面子规叫,
晓树一声婆饼焦。
耐久交当如水淡,
惯游身亦似蓬飘。
老莺不省春归久,
犹自教雏学徙乔。

白话文翻译:

在锦绣的野外再次来到,已是盛开的葽草;
雨水滋润下,梅花和杏花的粉色痕迹已渐渐消失。
黄昏时分,四周的山坡上传来子规的啼叫,
清晨的树上却传来婆饼的焦声。
长久的交情就像淡水一样,
习惯了游荡的身影也似飘荡的蓬草。
老黄莺已不知春天已归来很久,
仍在教雏鸟学习如何在树上栖息。

注释:

  • 秀葽:葽草,盛开时的样子。
  • 雨肥:指雨水滋润丰腴。
  • 子规:杜鹃鸟,春天时常啼叫。
  • 婆饼焦:疑似是指树上某种生物的声音,或是生活的琐事。
  • 耐久交:长久的交情。
  • 蓬飘:蓬草,形容漂浮不定的状态。
  • 不省春归久:没有意识到春天已经回归很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晦,号梦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细节。

创作背景:

《怀友人》是施枢在与友人离别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中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与友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怀念。

诗歌鉴赏:

《怀友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施枢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锦野的葽草与雨水滋润的梅杏,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蓬勃。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这种美好却与孤独感相伴而生。晚山的子规叫声与早晨婆饼的焦声,形成了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琐碎。诗人把长久的交情比作水的淡泊,表达了友谊的深厚却又带有一些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提到老莺教雏鸟学栖息,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延续,老一辈的记忆与教导却总是难以忘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锦野重来已秀葽:再次来到这片美丽的野外,葽草已经盛开。
  2. 雨肥梅杏粉痕销:雨水滋润后,梅花和杏花的粉色痕迹已经消失。
  3. 晚山四面子规叫:黄昏时,四周的山上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4. 晓树一声婆饼焦:清晨的树上却传来了婆饼的焦声。
  5. 耐久交当如水淡:长久的交情应如水般淡泊。
  6. 惯游身亦似蓬飘:习惯了游荡的身影也像蓬草一样漂浮。
  7. 老莺不省春归久:老黄莺已经不知春天过去多久。
  8. 犹自教雏学徙乔:仍在教雏鸟学习如何栖息在树上。

修辞手法:

  • 对比:晚山的啼叫与早晨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
  • 比喻:交情比作淡水,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深厚与淡雅。
  • 拟人:老莺教雏鸟,赋予了动物以人性,增强了对生命延续的感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惜与思念,同时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锦野: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梅杏:代表春天的象征,蕴含新的希望。
  • 子规:象征孤独与怀念,杜鹃啼叫常被用来表达悲伤。
  • 老莺与雏鸟:象征着生命的传承与教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A. 梅花和杏花
    B. 竹子和松树
    C. 玫瑰和郁金香

  2. 诗人将长久的交情比作什么?
    A. 酒
    B. 水
    C. 风

  3. “老莺教雏学徙乔”中,“学徙乔”指的是什么?
    A. 学习飞翔
    B. 学习栖息
    C. 学习捕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送友人》(李白):同样是对友人的思念和别离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怀友人》与《月夜忆舍弟》(杜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施枢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