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池》

时间: 2025-01-27 03:46:31

雨壁烟崖翠藓长,经泓冷浸斗牛光。

独怜有水清无底,不洗花池粉腻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池
作者: 施枢 〔宋代〕
雨壁烟崖翠藓长,经泓冷浸斗牛光。
独怜有水清无底,不洗花池粉腻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雾环绕的山崖,青翠的苔藓在墙壁上生长,清澈的池水映照着斗牛般的光影。诗人独自欣赏这池水,觉得它清澈深邃,甚至没有花池里的香气浓郁。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壁:雨水打湿的墙壁。
  • 烟崖:山崖上弥漫的烟雾。
  • 翠藓:青翠的苔藓。
  • 经泓:经过池水的冷浸。
  • 斗牛光:形容水面反射的光芒如斗牛般耀眼。
  • 独怜:独自怜爱、欣赏。
  • 清无底:清澈而无底,形容水的深邃。
  • 不洗:不如,意指不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传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熙,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富裕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剑池》创作于诗人游历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水景的热爱与欣赏。诗中意象的描绘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剑池》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与独特见解。开篇以“雨壁烟崖”描绘了一个朦胧而湿润的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青翠的苔藓与冷浸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静谧。在这幅自然画卷中,诗人通过“斗牛光”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水面上光影的舞动,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动感与活力。

最后两句“独怜有水清无底,不洗花池粉腻香”传达了诗人对清水的偏爱,似乎在强调清澈的水景与繁华花池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及对人造美的轻蔑。这种情感反映出士人对清净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壁烟崖翠藓长:描绘了湿润的墙壁和生长的青苔,营造出一种潮湿的自然环境。
  2. 经泓冷浸斗牛光:形象地表现出水面折射的光影,暗示水的清澈与生动。
  3. 独怜有水清无底:表达诗人对清水的独特喜爱,水的深邃让人感到神秘。
  4. 不洗花池粉腻香:对比清水与花池,突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人工美的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斗牛光”,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怜”字赋予水以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澈自然的喜爱及对人造美的淡薄,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壁: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烟崖: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寓意不可捉摸。
  • 翠藓: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和谐。
  • 清水:代表纯净与深邃,象征诗人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斗牛光”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 A. 水面反射的光
    • B. 青苔的颜色
    • C. 墙壁的湿润
  2. 诗人对“花池”的态度是?

    • A. 喜爱
    • B. 轻视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剑池》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然而《剑池》更偏向于对水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而《鹿柴》则更注重于山林的静谧与深邃。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和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施枢生平及其诗歌研究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