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时间: 2025-01-25 22:36:16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阴云时而晴朗,渐渐地向黄昏移动,
庭院里变得异常凄冷。
我静静地伫立,倾听寒风的声音,
天空深处没有雁影飞过。
夜更深了,四周寂静无声,
只有墙壁上孤灯的影子映照着。
酒已经醒了,我该如何度过漫长的夜晚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阴:秋天的阴天。
  • 渐向暝:逐渐向黄昏的方向移动。
  • :停留,静立。
  • 寒声:指寒冷的风声。
  • 云深:云层很厚。
  • 无雁影:没有大雁的身影飞过。
  • 更深:夜色更深。
  • 寂静:宁静,安静。
  • 照壁:墙壁的影子。
  • 孤灯:孤单的灯光。
  • 消夜永:度过漫长的夜晚。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孤独的心情,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江苏常州人,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作,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作品多描绘清雅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生活与情感的孤独在作品中有所体现。诗中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沉思。

诗歌鉴赏: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一首抒情性强烈的词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蕴含着诗人对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的“秋阴时晴渐向暝”便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阴云与晴天交错,象征着人心情绪的复杂与多变。接下来的“变一庭凄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寒意,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在深秋的夜晚,诗人静静地听着寒风的声音,天空中没有一只飞过的雁,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孤独的氛围。更深的夜晚,周围的寂静愈发显得压抑,“但照壁孤灯相映”,孤灯的微弱光芒似乎是诗人在这漫长夜晚唯一的陪伴,映照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醒酒后的清醒与现实的无奈交织,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度过漫长的夜晚,这种无解的困惑让人心生怅然。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色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阴时晴渐向暝:描写秋天的阴云与晴朗交替,渐渐向黄昏移动,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情绪的变化。
  2. 变一庭凄冷:庭院因天气变化而显得凄冷,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3.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静静地倾听寒风的声音,深厚的云层中没有雁的身影,突显孤独感。
  4. 更深人去寂静:夜色越来越深,周围的人都已离去,留下的只有寂静。
  5. 但照壁孤灯相映:孤灯映照着墙壁,象征着孤独与孤单的陪伴。
  6.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酒醒后,诗人感到无聊和迷茫,思考如何度过漫长的夜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秋阴”“孤灯”等意象,将内心的感受与自然景象结合。
  • 拟人:寒声似乎在与人对话,使得氛围更为生动。
  • 对仗:如“更深人去寂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营造了一种深沉的思考与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阴:象征着凋零与孤寂。
  2. 寒声:代表冷清的环境,传达内心的孤独感。
  3. 雁影: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4. 孤灯:象征着孤独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周邦彦
    • C. 苏轼
    • D. 杜甫
  2. “秋阴时晴渐向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着?

    • A. 温暖
    • B. 友情
    • C. 孤独
    • D. 快乐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周邦彦的《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类似,都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与思考。杜甫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隔阂,而周邦彦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时光的流逝,二者情感基调虽有不同,但都在深秋夜晚的情景中引发了对生命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邦彦研究》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学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