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曲(一作送衣曲)》
时间: 2025-01-08 05:3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衣曲(一作送衣曲)》
作者: 王建 〔唐代〕
月明中庭捣衣石,
掩帷下堂来捣帛。
妇姑相对神力生,
双揎白腕调杵声。
高楼敲玉节会成,
家家不睡皆起听。
秋天丁丁复冻冻,
玉钗低昂衣带动。
夜深月落冷如刀,
湿著一双纤手痛。
回编易裂看生熟,
鸳鸯纹成水波曲。
重烧熨斗帖两头,
与郎裁作迎寒裘。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下,庭院中的捣衣石发出声响,帷幕掩下,堂内正在捣帛。妇女们相对而坐,神力旺盛,双手挥动白皙的手腕,捣杵的声音清脆悦耳。高楼上敲打的玉节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没有入睡,纷纷起来倾听。秋天的夜晚,丁丁作响,似乎又要凛冽刺骨,玉钗的低垂和衣带的摇动,都是寒意的体现。夜深时分,月亮落下,寒冷如刀,湿漉漉的手指让人感到疼痛。回编的布料容易裂开,分辨着生熟的纹理,鸳鸯纹的图案似水波般曲折。重烧熨斗,贴合布料的两端,为郎君裁制一件迎寒的裘衣。
注释:
- 捣衣石:捣衣用的石头,古时女性用来捣衣服。
- 帷:帷帐,古代用来遮挡的布帘。
- 神力生:形容气力充沛,状态良好。
- 双揎:双手挥动的意思。
- 丁丁:形容敲击声。
- 玉钗:古代女子用的装饰品,象征美丽。
- 湿著:手上湿润,可能是由于捣衣所致。
- 鸳鸯纹:古代布料上的一种图案,象征和谐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活跃于贞元年间。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著称,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常反映生活的细节与人情的温暖。
创作背景:
《捣衣曲》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家庭生活相对富裕,诗中展现了家庭女性的团结与劳作,反映出唐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与赞美。
诗歌鉴赏:
《捣衣曲》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下女性捣衣的场景,诗人在月光下的静谧中,传递了生活的温暖与人情的细腻。开篇的“月明中庭捣衣石”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而又温馨的画面,明亮的月光与女性的劳作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通过描写妇姑相对,双手挥动的细节,展现了她们的力量与韵律感,捣衣声声犹如音乐,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随着诗歌的深入,秋天的寒意逐渐显现,诗人通过“丁丁复冻冻”、“湿著一双纤手痛”等句子,突出了寒冷与劳动的艰辛,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默默奉献的情感。结尾处,熨斗的温暖与迎寒裘的制做,象征着对家庭的关爱与温情,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既有对秋夜的感叹,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唐代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明中庭捣衣石:月光照耀中庭的捣衣石,设置了诗歌的背景。
- 掩帷下堂来捣帛:帷幕掩下,堂内女性正在捣制丝帛。
- 妇姑相对神力生:妇女们面对面,神采奕奕,充满力量。
- 双揎白腕调杵声:双手挥动,调和捣杵的声音。
- 高楼敲玉节会成:高楼上敲打玉节的声音,此起彼伏。
- 家家不睡皆起听:每家每户都未入睡,纷纷起来倾听。
- 秋天丁丁复冻冻:秋天的夜晚,丁丁作响,似乎又要凛冽。
- 玉钗低昂衣带动:玉钗低垂,衣带随之摇动,感受寒意。
- 夜深月落冷如刀:夜深月落,寒冷如刀锋般刺骨。
- 湿著一双纤手痛:双手湿润,因劳作而感到疼痛。
- 回编易裂看生熟:回编的布料容易裂开,需辨别生熟。
- 鸳鸯纹成水波曲:鸳鸯纹的图案如水波般曲折。
- 重烧熨斗帖两头:重烧熨斗,贴合布料的两头。
- 与郎裁作迎寒裘:为郎君裁制一件迎寒的裘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深月落冷如刀”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寒冷比作刀锋,形象生动。
- 拟人:如“家家不睡皆起听”,赋予家家户户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境的真实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多为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性在秋夜中捣衣的场景,展现了家庭生活的细腻与温暖,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诗中既有对寒冷秋夜的感叹,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的责任感,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明:象征光明与希望,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捣衣石:象征女性的传统劳动与家庭责任。
- 秋天:象征寒冷与收获,反映季节的变迁与生活的艰辛。
- 玉钗:象征美丽与温婉,体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劳动场景主要在哪个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诗中“湿著一双纤手痛”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劳累
- C. 愤怒
- D. 幸福
-
诗中提到的“鸳鸯纹”象征什么?
- A. 分离
- B. 和谐
- C. 争吵
- D. 单独
答案:
- C. 秋
- B. 劳累
- B. 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建《捣衣曲》与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王建侧重于家庭生活的细腻与温暖,而李白则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王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