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昭应呈同僚》

时间: 2025-01-11 02:20:40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白话文翻译:

我刚刚白发苍苍就担任了官职,心中对年轻的才子感到惭愧。
我知道自己能力平庸,无法适应世俗的忙碌。
秋天的细雨挂在墙头,绿意盎然,远山上的宫殿树木在黄昏中显得金黄。
如果同僚们能够容忍,我希望能够借住在老僧的房中,长久地安静下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官吏,指担任职务的人。
  • :感到羞愧。
  • :指年轻的男子,这里指年轻的官员或才子。
  • :笨拙、能力不足。
  • :适应、符合。
  • :挂着。
  • 宫树:指宫殿旁的树木。
  • :借用、借住。
  • 老僧房:老和尚的房子。

典故解析:

  • 白发初为吏:古时白发象征年老,初为官职则表示刚入仕途。
  • 老僧房:象征隐逸与安宁,表达对喧嚣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0年,卒年不详。王建以描写生活、情感细腻著称,作品多以平实的语言传达深厚的情感。他生活在唐代中期,政治动荡,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作品常反映个人的处世态度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建刚担任官职之际,内心感受到年老与年轻才俊之间的对比,反映出他对自身能力的自省,以及对官场生活的迷茫与无奈。

诗歌鉴赏:

《初到昭应呈同僚》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的诗。诗人王建在白头之年初任官职,内心充满了惭愧与不安。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不出众,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短短的四联中,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首联“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直接点出诗人年纪与身份的矛盾,白发象征着年老,而“年少郎”则是对年轻才俊的自我对比。诗人不禁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羞愧,这种感情在后面的描述中愈加明显。

第二联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忙的排斥与无奈,“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通过描绘秋天的雨景和夕阳下的山色,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渴望,借住老和尚的房子,象征着他渴求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不愿再被世俗的繁忙所累。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王建在面对官场生活时的无奈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情感真挚而富有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发初为吏:诗人初入官场,已是白发,体现出年纪与身份的矛盾。
  2. 有惭年少郎:与年轻有为的同事相比,诗人感到自愧不如。
  3. 自知身上拙:自知能力不足,无法适应世俗的生活。
  4. 不称世间忙:对繁忙的官场生活感到无奈和不适应。
  5. 秋雨悬墙绿:描绘秋季雨天,营造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景象。
  6. 暮山宫树黄:黄昏时分,远山和宫殿的树木呈现出金黄的色彩,映衬出诗人的孤独。
  7. 同官若容许:表达对同僚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理解。
  8. 长借老僧房:渴望借住在老和尚的房子,寻求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白发与年轻的对比,突出诗人的惭愧与无奈。
  • 意象:秋雨、暮山、宫树等意象,营造出诗人的情感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惶恐,体现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竞争中的不安与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年老与智慧,但在此却是惭愧的象征。
  • 秋雨:代表凄凉与孤寂,营造出伤感的氛围。
  • 暮山宫树: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在诗中对自己的年龄和身份持什么态度? A. 自豪
    B. 羞愧
    C. 漠然

  2. 诗中提到的“秋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兴奋

  3. 诗人希望借住谁的房子?
    A. 自己的家
    B. 老僧的房子
    C. 同僚的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世俗的挣扎。

诗词对比:
王建的《初到昭应呈同僚》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表达主题上均涉及对生活的思考,但王建的诗更多地流露出惶恐与无奈,而白居易则更强调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集》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