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人别来无处所,巫山月明湘江雨。
千回相见不分明,井底看星梦中语。
两心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里不相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自从美人离开后,我不知道她在哪里,只有巫山的明月和湘江的细雨陪伴着我。即使千回百转的相见,也难以分清彼此的心意,就像井底仰望星星,梦中低语一样。两颗心即使面对面,也难以真正了解彼此,更何况相隔万里,心中难免会有疑虑。
注释:
- 美人:指心爱的女子。
- 巫山:意指美丽的山,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
- 湘江:指流域广阔的江河,象征着思念的绵长。
- 千回相见:多次相见,却仍然无法明了彼此的心意。
- 井底看星:比喻视野有限,难以看清全貌。
- 梦中语:梦中所说的话,暗示思念的渴望和无奈。
典故解析:
- 巫山:源于《楚辞·离骚》,巫山云雨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 井底看星:出自《庄子》,意在表达视野的局限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子建,号东山,生于江南,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寄远曲》可能是在王建与心爱之人分离后,表达他对美人深切思念的心境。这首诗创作的社会背景是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的情感表达也愈加细腻。
诗歌鉴赏:
《寄远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情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诗的开头通过“美人别来无处所”,直接引入了思念的主题,表达出一种失落感和孤独感,仿佛那位美人已经远离人间,不能再见。接下来的“巫山月明湘江雨”则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巫山与湘江的结合,不仅展现了美景,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苦。
“千回相见不分明”,说出了即便两人相遇,心中却仍然有太多的无法言说。诗人用“井底看星”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暗示着自己在爱与思念中感到的无力。最后一句“两心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里不相疑”,更是直白地阐述了两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表达了对爱情的揣测与怀疑,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波动,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深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美人别来无处所:表达了对爱人离去后的无奈与思念。
- 巫山月明湘江雨: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孤独。
- 千回相见不分明:即使多次相遇,也难以真正了解彼此的心意。
- 井底看星梦中语:比喻视野狭窄,梦中对话不切实际。
- 两心相对尚难知:面对面却难以理解彼此的真实情感。
- 何况万里不相疑:更何况相隔遥远,心中难免产生疑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井底看星”比喻对事物的局限了解。
- 对仗:如“美人别来”与“千回相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巫山、湘江等意象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展现了爱情中的复杂情感,借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人:象征着爱情的理想与追求。
- 巫山:连接了美丽与思念,代表着诗人对爱人的美好回忆。
- 湘江:象征着情感的流淌与漫长,暗示着思念的无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寄远曲》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建
C. 杜甫
D. 白居易 -
“美人别来无处所”中,“美人”指的是? A. 朋友
B. 亲人
C. 爱人
D. 师长 -
诗中提到的“巫山”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相思
C. 理想
D. 财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建《寄远曲》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但王建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来衬托情感,而李白则直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