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洞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5:49:21

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

太平直与稽天翠,五岳高标未见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太平直与稽天翠,五岳高标未见过。

白话文翻译:

海上有许多山峦起伏,姑馀岛屿的高峰在海上突兀而出。太平洋的水面与天际的青翠相接,五岳的高峰我从未见过。

注释:

  • 培塿:指小山丘或土堆,这里形容海上的山脉多而杂。
  • 姑馀:指的是姑屿,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海岛。
  • 高峻:形容山峰高而陡峭。
  • 稽天:形容与天空相接的高峻之意。
  • 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分别为泰山、华山、嵩山、恒山和衡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元代道士、诗人、政治家,著名的全真教创立者之一。他的诗词常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烟霞洞四首》是丘处机在游历过程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在元代,随着道教文化的发展,诗人们常常借助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海上群山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开头两句“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以生动的画面揭示了海上山峦的丰富多样,突出了“姑馀”岛屿的高耸。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后两句“太平直与稽天翠,五岳高标未见过”则引出对“太平”与“稽天”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里的“太平”不仅指水面与天际的交融,更象征着一种和谐与宁静。而“五岳高标未见过”则流露出诗人对名山的向往与未曾体验的遗憾,表达了一种探索未知的渴望。

综上所述,丘处机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景观,更通过对比与象征,抒发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上群山培塿多:描绘海上有许多群山,形状各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2. 姑馀高峻出陂陀:具体指出姑馀岛的高耸,突显其独特之处,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3. 太平直与稽天翠:水面与天空的青翠交汇,象征和谐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4. 五岳高标未见过: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五岳的向往与未曾到访的遗憾,增添了诗的哲学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人生理想,表现出对高远境界的渴望。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群山和水面象征着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理想与高远境界的追求,以及对未曾见过的渴望,体现了道教思想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广阔与无边,代表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 :象征高远与坚韧,体现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太平:象征和谐与宁静,反映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姑馀”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姑苏
    • B. 姑屿
    • C. 姑母
    • D. 姑娘
  2. 诗中提到的“五岳”指的是哪些山?

    • A. 泰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
    • B. 泰山、黄山、华山、嵩山、五指山
    • C. 泰山、华山、嵩山、神农架、衡山
    • D. 泰山、华山、峨眉山、嵩山、衡山
  3.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A. 海上群山培塿多
    • B. 太平直与稽天翠
    • C. 五岳高标未见过
    • D. 姑馀高峻出陂陀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丘处机的《烟霞洞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理想。丘处机更强调对高远境界的追求,而王维则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全真教与丘处机》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