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天池》
时间: 2025-02-04 16:26:46意思解释
咏天池
原文展示
三峰并起插云寒,
四壁横陈绕涧盘。
雪岭界天人不到,
冰池耀日俗难观。
岩深可避刀兵害,
水众能滋稼穑乾。
名镇北方为第一,
无人写向画图看。
白话文翻译
三座峰峦高耸入云,
四周的壁峭崖环绕着溪涧。
雪白的山岭将天与地隔开,人无法到达;
冰冷的池水在阳光下闪烁,世人却难以欣赏。
深岩之处可以避开刀兵之害,
丰沛的水源能够滋养农田。
这座名声在北方称为第一,
但无人能够将它描绘成画图来欣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峰:山峰,指高耸的山。
- 插云寒: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横陈:横向排列,指山壁的样子。
- 涧:山间的小河或溪流。
- 界:界限,这里指将人和天隔开的意思。
- 冰池:冰冷的池塘。
- 刀兵:战争的武器,这里指战乱。
- 稼穑:指农作,收获。
- 名镇:有名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涉及具体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避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战乱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处士,是元代著名的道士、诗人、哲学家,创立了全真教,是道教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咏天池》创作于丘处机游历北方的过程中,通过对天池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咏天池》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天池的壮丽与幽静,三峰并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岸,而四壁的环绕则使得天池更显神秘与孤高。诗中提到的“雪岭界天人不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险峻,更引发了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与渴望。
在“冰池耀日俗难观”一句中,诗人巧妙地将冰池的光辉与世俗的平凡形成对比,彰显出天池的独特与难得,使得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难以欣赏这一片纯净。接着,诗人转而提及“岩深可避刀兵害”,即使在自然的美好中,也暗含对社会动荡的反思,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的“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画图看”,则是对天池的赞美与无奈,虽有绝佳的景致,却少有人将其记录。通过这首诗,丘处机不仅呈现了自然的壮丽,还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峰并起插云寒:描写天池周围的三座高峰,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倚天而立的感觉。
- 四壁横陈绕涧盘:四周的山壁横向延伸,环绕着溪涧,表现出天池的幽静环境。
- 雪岭界天人不到:雪山将人类与天隔开,暗示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 冰池耀日俗难观:冰冷的池水在阳光下闪耀,世俗的人难以欣赏这种美。
- 岩深可避刀兵害:深岩之处可以避开战争的危害,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水众能滋稼穑乾:水源丰沛,可以滋养农田,暗示自然的富饶与生命的延续。
- 名镇北方为第一:强调天池的美名在北方,地位崇高。
- 无人写向画图看:尽管景色优美,却没有人来描绘,流露出一种遗憾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池比作无法到达的理想境地,暗示人类的渺小。
- 对仗:使用对仗的句式,如“雪岭界天,人不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第一”来强调天池的独特地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世纷扰的思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峰:象征自然的伟大与雄壮。
- 雪岭:象征高洁与不可及。
- 冰池:象征纯净与宁静。
- 刀兵:象征世俗的纷扰与战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雪岭”代表什么? A. 生活的喧嚣
B. 纯净与高洁
C. 战争的痛苦
答案: B -
“岩深可避刀兵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C -
诗中“无人写向画图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景的遗憾
B. 对人世的无奈
C. 对艺术的追求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丘处机《咏天池》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丘处机更注重对宁静与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丘处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