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峡门》
时间: 2025-01-27 03:1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入峡门
作者:丘处机 〔元代〕
入峡清游分外嘉,
群峰列岫戟查牙。
蓬莱未到神仙境,
洞府先观道士家。
松塔倒悬秋雨露,
石楼斜照晚云霞。
却思旧日终南地,
梦断西山不见涯。
白话文翻译:
进入峡谷,清幽的游览格外令人愉快,
群山环列,像戟般耸立在天空。
虽未抵达蓬莱的神仙境界,
但已经能先见到道士的居所。
松树的塔影在秋雨露中倒悬,
石楼在晚霞中斜照。
不禁想起往日的终南山,
梦中断了,西山再也看不见尽头。
注释:
- 峡:山谷或狭窄的地方。
- 清游:清静游览,指在清幽的环境中游玩。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 道士:修道的人,通常是指道教的修行者。
- 松塔:松树的高大形象。
- 石楼:用石头建造的楼房,象征着坚固和长久。
- 终南:指终南山,古时道教名山。
- 西山:常用以指代归隐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蓬莱:在古代文学中,蓬莱是一个理想化的仙境,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生活。丘处机提及蓬莱,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终南山:终南山是道教的重要圣地,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隐逸之地,丘处机作为道教信士,自然对其有特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处机,号松隐,元代著名的道士、诗人,继承和发展了道教的思想。他的诗作多体现出道教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丘处机游览峡谷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道教文化的思考,背景环境是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初入峡门》描绘了自然的壮美和道教文化的深邃,丘处机以清新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峡谷的壮丽景色。开篇“入峡清游分外嘉”,即点明了游览的愉悦心情,接着写山峰高耸,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通过“蓬莱未到神仙境”,表达了尽管未能抵达理想的仙境,但道教的精神家园已经在眼前。松树和石楼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反映了丘处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却思旧日终南地,梦断西山不见涯”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隐逸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整体上,诗歌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与深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对道教哲学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体现了丘处机身为道士的心灵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峡清游分外嘉:进入峡谷,清幽的游览格外令人愉快。
- 群峰列岫戟查牙:群山高耸,像戟般耸立,形象生动。
- 蓬莱未到神仙境:虽然未抵达理想的仙境,但对道教的追求依然存在。
- 洞府先观道士家:先见到道士的居所,暗示道教文化的存在。
- 松塔倒悬秋雨露:松树影倒映在秋雨露中,营造宁静氛围。
- 石楼斜照晚云霞:石楼在晚霞中斜照,体现自然美。
- 却思旧日终南地:惦念往日的隐逸生活。
- 梦断西山不见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戟,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松塔倒悬”、“石楼斜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松树、石楼、云霞等,营造出清幽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道教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门:象征自然的入口,代表新世界的开启。
- 松塔:象征着自然的高洁和道教的精神追求。
- 石楼:象征着坚固与永恒,代表隐逸生活的基础。
- 秋雨:象征着清新和宁静,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晚霞:象征着美好与希望,展现日落时的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理想的仙境
C. 人间烟火
D. 生活的烦恼 -
诗人对“终南地”的情感是什么? A. 怀念与向往
B. 忘却与无所谓
C. 恨铁不成钢
D. 追求财富 -
诗中提到的“松塔倒悬秋雨露”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繁华
B. 宁静
C. 喧嚣
D. 绝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梅尧臣《溪居》
诗词对比: 丘处机的《初入峡门》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歌更侧重于边塞的景色与内心的宁静,而丘处机则结合了道教的哲学,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道教与中国文化》
- 《丘处机诗文选集》
以上为《初入峡门》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