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寄燕京道友》
时间: 2025-01-22 16:09:49意思解释
复寄燕京道友
作者: 丘处机 〔元代〕
原文展示:
十年兵火万民愁,
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
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
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
早教身命得消忧。
白话文翻译:
这十年来,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能留在世上的人寥寥无几。去年的时候,幸好遇到了圣上的恩赐,今年的春天我必须冒着严寒出行。虽然不辞千里之遥的艰辛,但我依然惦念着山东的那片土地。此时我身处困境,生命在残喘,希望早日能摆脱心中的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兵火:战争与战火。
- 万民愁:众多百姓的忧愁。
- 慈诏:慈祥的诏令,指的是皇帝的恩赐。
- 寒游:在寒冷的季节里旅行。
- 穷急:处境困窘、急迫。
- 漏诛:形容生命垂危、即将死亡。
典故解析:
- 慈诏:指元朝皇帝的恩赐,代表了对民众的关怀。
- 岭北、山东:分别指代地理区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1227),元代著名道士,著作丰富,尤其以道教文化为主。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游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带来的苦难和个人游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的“十年兵火万民愁”直指社会动荡的现实,诗人以此引入主题,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接下来提到“慈诏”,体现出诗人对国家政策的关注与期待,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寒游”一词则流露出诗人历经风霜的坚韧与执着,尽管前路艰险,他依然无怨无悔。最后两句“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将个人的痛苦与国家的苦难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除忧愁的决心。
整首诗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丘处机作为道士的高洁情怀和对国事民生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兵火万民愁:十年来战争不断,普通百姓生活在愁苦之中。
- 千万中无一二留:在这场浩劫中,幸存者寥寥无几。
- 去岁幸逢慈诏下:去年得到了皇帝的恩赐,生活有所改善。
- 今春须合冒寒游:今年春天我必须无畏严寒,出行去游历。
- 不辞岭北三千里:不怕前往遥远的岭北三千里。
- 仍念山东二百州:心中依然惦念着故乡的山东。
- 穷急漏诛残喘在:面临困境,生命濒临绝境。
- 早教身命得消忧:希望能早日摆脱这种忧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十年兵火”与“万民愁”,形成对比。
- 排比:通过列举“岭北”、“山东”二地,强化地理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思考,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渴望通过努力解除个人和社会忧愁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兵火:象征战争与动乱,代表历史的苦痛。
- 慈诏:象征国家的关怀与温情,体现对未来的希望。
- 寒游:象征艰辛的旅途,表现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 山东:代表故乡,充满思乡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战争的痛苦
- B. 个人的游历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以上皆是
-
“不辞岭北三千里”中“岭北”指代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远方的地区
- C. 北方的山岭
- D. 战火中的地区
-
诗中提到的“慈诏”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恩赐
- B. 普通民众的呼声
- C. 诗人的期盼
- D. 战争的结束
答案:
- D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无题》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痛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上与丘处机的《复寄燕京道友》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语调更为沉重,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观,而丘处机则在悲伤中带有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丘处机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