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时间: 2025-04-29 04:0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门揩倦眼,问春事,可谁酬。正拂帽烟丝,沾衣润绿,双桨微沤。红楼,乍寒乍冷,怕开帘人被落花羞。惊蝶难寻旧影,暮莺如咽枝头。沧州,怅惘前游。江海别,几经秋。傍斗牛北望,山颦水怨,日淡云收。东流,送春万里,向津桥人静忽沉忧。梅雨清和近也,白騧曾许迟留。
白话文翻译:
出门时揉揉疲惫的眼睛,问问春天的情况,谁能回应呢?正当我轻拂帽子上的烟丝,衣服被春雨打湿,双桨轻轻划动。红楼里,天气时冷时热,怕一拉开帘子,看到落花而羞愧。惊飞的蝴蝶难以寻觅往日的身影,傍晚的莺鸟在枝头如同在啜泣。沧州的游历让我感到惆怅,江海的别离已经历过多少个秋天。傍晚仰望牛斗星,山水相映,日头渐淡,云彩收敛。春水东流,送走春天万里,向津桥的行人静静地沉入忧虑。梅雨时节近了,白马曾对我许诺要迟留。
注释:
- 揩:擦拭。
- 倦眼:疲惫的眼睛。
- 酬:回应,回答。
- 微沤:轻微的波动。
- 乍寒乍冷:时而寒冷,时而温暖。
- 羞:感到害羞。
- 莺:黄莺,一种鸟类。
- 怅惘:感到惆怅、不安。
- 江海别:指江河与海洋的离别。
- 东流:春水向东流去。
- 白騧:白色的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易,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脱俗,擅长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感受到季节更替的无奈与惆怅,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以春为背景,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怀与对过往的追忆。开篇通过“出门揩倦眼”展现了诗人的疲惫与对生活的无奈。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问及春事,却发现无人回应,这种孤独感与抑郁情绪贯穿整首诗。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春雨、落花,又有惊蝶、暮莺,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的春天,但同时又充满了惆怅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过往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人生的关系。对沧州游历的思念、对江海别离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最后,诗人在面对春天即将逝去之际,感到一丝沉重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仅是对季节的感伤,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揩倦眼:诗人出门时感到疲倦,象征着对生活的疲惫。
- 问春事,可谁酬:询问春天的消息,却无人回应,体现了孤独感。
- 双桨微沤:描写轻轻划动的船桨,暗示生活的无奈与波澜不惊。
- 怕开帘人被落花羞:对落花的感慨,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 沧州,怅惘前游:对往昔游历的惆怅,反映出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情感相结合,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拟人:通过“暮莺如咽”赋予鸟类以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意境悠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希望与生机,也象征时间的流逝。
- 落花:代表美好事物的消逝。
- 双桨:象征生活的平淡与无奈。
- 莺鸟:象征自由与快乐,但也暗含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问春事”,诗人心中是什么样的感情?
- A. 兴奋
- B. 孤独
- C. 快乐
- D. 忧愁
-
“梅雨清和近也”的意思是:
- A. 梅雨季节快到了
- B. 梅雨季节已经结束
- C. 梅雨季节很干燥
- D. 梅雨让人感到烦躁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庐山谣》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的美景,充满了生机与欢快;而《木兰花慢》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春天的感伤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