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回纥城暇日出诗一篇》

时间: 2025-04-28 22:07:18

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

塔高不见十三级,山厚已过千万重。

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

嘉蔬麦饭蒲萄酒,饱食安眠养素慵。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至回纥城暇日出诗一篇

作者: 丘处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
塔高不见十三级,山厚已过千万重。
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
嘉蔬麦饭蒲萄酒,饱食安眠养素慵。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出发,一直走到十月才到达,
我来到西方的回纥大城墙前。
高塔直插云霄,却看不到它的十三层,
厚重的山脉已走过千万重叠。
秋日的阳光洒在郊野,仍然能见到大象,
夏日的云朵却没带来一丝雨水。
丰盛的蔬菜、麦饭、葡萄酒,
饱餐之后安然入睡,享受着悠闲的生活。


注释:

  • 经行:经过、走过。
  • 回纥:古代西域的一个民族,曾建立过回纥国。
  • 大城墉:大城市的城墙。
  • 塔高不见十三级:形容塔楼高度,难以看见其顶。
  • :这里指山体的丰厚,重重叠叠。
  • 放象:意指阳光照耀下的景象。
  • 不从龙:夏天的云不带雨来。
  • 嘉蔬:美味的蔬菜。
  • 养素慵:指安静、懒散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涉及特定典故,但“回纥”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民族,代表了诗人对西域文化的认知与体验;而“十三级”的塔楼,也可能是借用当时流行的佛教建筑象征,寓意着高耸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元代著名道士,文学家,生于1148年,卒于1227年,致力于道教的传播与实践。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丘处机的西行途中,反映了他在回纥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悠闲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对于西域风光的赞美。


诗歌鉴赏:

《至回纥城暇日出诗》展现了丘处机在西行旅途中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以“二月经行十月终”交代了长途跋涉的艰辛,时光的流逝与旅途的漫长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接下来的“西临回纥大城墉”则引入了一个具体的地理景观,让人感受到异域的魅力。

诗中描绘的高塔与山脉,虽显得遥不可及,但又在一层层的描写中显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尤其是“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出西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气候特征,极具画面感。

最后几句则转向了生活的安逸,“嘉蔬麦饭蒲萄酒”的丰盛饮食,以及“饱食安眠养素慵”的闲适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在描写旅途艰辛的同时,寄托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月经行十月终:以时间为线索,展现漫长的旅途。
  • 西临回纥大城墉:具体地点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异域风情。
  • 塔高不见十三级: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远,同时暗示距离与渺小。
  • 山厚已过千万重: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山的雄伟与厚重。
  • 秋日在郊犹放象:描绘出秋日的宁静与生机。
  • 夏云无雨不从龙:反映天气的干燥,暗示自然的无常。
  • 嘉蔬麦饭蒲萄酒:展示丰盛的饮食,营造出生活的美好。
  • 饱食安眠养素慵:表达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生活状态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如“山厚已过千万重”,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度。
  • 对仗:如“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渴望,表达了一种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回纥:代表异域文化与历史。
  • 大城:象征着繁荣与厚重的历史。
  • 高塔: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自然的伟岸与巍峨。
  • 秋日、夏云:季节的变化,暗示生命的流转。
  • 美食:生活的富足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丘处机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回纥”是指:

    • A) 一种植物
    • B) 一个民族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食物
  3. 诗中“夏云无雨不从龙”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规律
    • B) 雨水的珍贵
    • C) 生活的悲哀
    • D) 旅行的艰难

答案

  1. C) 元代
  2. B) 一个民族
  3. B) 雨水的珍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的描写展现心灵的宁静。
  • 《夜泊牛渚怀古》:对比丘处机在旅途中的悠闲,李白则更多地表达对过往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丘处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分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