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衣曲》

时间: 2024-09-19 21:49:56

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

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开笼见风衣领急。

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著向营中集。

絮时厚厚绵纂纂,

贵欲征人身上暖。

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衣曲》 王建 〔唐代〕

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开笼见风衣领急。
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著向营中集。
絮时厚厚绵纂纂,贵欲征人身上暖。
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

白话文翻译:

去年秋天我送衣渡过黄河,今年秋天我又送衣到陇山坡。
妇人不知道去往哪条小路,只问新搬来的军队相距远近。
在路上行走了半年,衣物因雨水而潮湿,打开衣服看到风在急促地吹。
往年十月初我就开始缝制衣物,想与丈夫一起在营中聚会。
这时候棉絮厚厚的,绵软而温暖,希望能让征战中的人感到温暖。
我希望自己不要裹着尸体归来,更希望我能活着长久地送衣。

注释:

  • 送衣:指送去给在外征战的丈夫或亲人的衣物。
  • 渡黄河: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象征着旅程的艰辛。
  • 陇坂:陇山的坡道,表示送衣的路途。
  • 半年来:指时间的漫长和思念的深切。
  • 裹尸:指死去后的尸体,表达生死离别的悲哀。

典故解析:

  • 黄河与陇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着阻隔与征途;陇坂则指向征兵的艰辛旅途。
  • 十月初点衣:十月是秋季,开始准备冬季衣物,反映了对丈夫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字子真,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战乱时代,表达了作者对远征士兵的关怀与思念,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歌鉴赏:

《送衣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妇人对远征丈夫深沉的爱。在送衣的过程中,诗人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衣物的温暖,表现出对丈夫的思念与关怀。诗中反复提到“送衣”,不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是情感上的寄托。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背景下,士兵们远离家乡,留守的妻子们则以送衣、寄情的方式,体现了她们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生活的细节,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秋送衣渡黄河”:回忆去年为丈夫送衣的经历,表现出长途跋涉的艰辛。
    • “今秋送衣上陇坂”:今年又一次送衣,强调了思念之情不断延续。
    • “妇人不知道径处”:表现出信息闭塞,环境的不确定性。
    • “半年著道经雨湿”:长时间的行路导致衣物受潮,象征着艰辛的等待。
    • “旧来十月初点衣”:体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关心他在战场的冷暖。
    • “贵欲征人身上暖”:希望衣物能给远征者带来温暖,关心至深。
    • “愿身莫著裹尸归”:表达了对生死的渴望,生的希望比死的绝望更强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去秋”与“今秋”,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裹尸”暗喻对生死的思索,情感深沉。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战乱中的离愁别绪,体现了对远征丈夫深深的思念与无尽的牵挂,刻画了女性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衣物:象征着温暖与关怀,也是情感的寄托。
  • 黄河与陇坂:象征着艰难的旅途和隔离的思念。
  • 雨水与风:自然元素反映出行路的艰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的《送衣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乡愁
    • B. 思念与关怀
    • C. 友情
    • D. 对生活的无奈
  2. 诗中提到的“黄河”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生命的源泉
    • C. 旅途的艰辛与阻隔
    • D. 家乡的温暖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送衣曲》都表达了思乡与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送衣曲》则更强调对爱情与家庭的关怀,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王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