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行(一作北邙山)》
时间: 2025-01-10 22:0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白话文翻译:
北邙山上少有闲地,都是洛阳人旧时的坟墓。
旧墓的人家常常归来安葬,堆积的黄金却无处可以买。
天涯海角,葬礼的日子匆匆而过,山冈崎岖不平,车轮不停地转动。
高高挂起素色的幕布,周围是铭刻的旗帜,夜晚在山下唱着挽歌宿营。
洛阳城北和城东,魂车与祖马长久相遇。
车辙宽阔如长安的道路,蒿草比不上松柏树的稀少。
山涧底部盘石渐少,尽向坟前作羊虎。
哪一家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消失,后人重新记取书写的年月。
朝朝暮暮,车马送葬归来,又在这里建起大宅与高台。
注释:
- 北邙山:古代洛阳附近的山,因埋葬众多先人而著称。
- 旧墓:指古墓,表示已故的亲人。
- 黄金无买处:形容埋葬财富,却没有人来购买。
- 魂车:送葬的车。
- 蒿草:指杂草,象征荒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字景升,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其作品多描写民生与自然,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主要描写北邙山的墓葬景象,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死亡与葬礼的重视,表达了人们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北邙行》是一首描写墓地与葬礼的诗,生动地展现了北邙山的葬礼场景,充满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山头墓地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怀念。开头几句以“少闲土”引出一片墓地,表现出古人葬于此的密集程度,勾起读者对生命短暂和死亡不可避免的沉思。接着诗人描绘了葬礼的繁忙场景,幽怨的挽歌声和肃穆的素幕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浓厚的情感,将人们在生与死之间的无奈与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魂车祖马长相逢”,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先人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去亲友的追忆。最后,诗人以“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收尾,反映出生者对死亡的漠然与适应,形成了一种生命循环的哲思。在对比与反思中,读者更能感受到生与死、爱与失的深刻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北邙山的景象,引入主题。
- 第二联提到旧墓与黄金,暗示财富与死亡的关系。
- 第三联表现了葬礼的匆忙与辛劳。
- 第四联描绘夜晚的哀歌,营造悲伤气氛。
- 第五联连接洛阳城的繁华与墓地,形成对比。
- 第六联形象化车辙,表现出葬礼的频繁。
- 第七联展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第八联反思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消逝。
- 第九联总结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与生活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涯悠悠葬日促”,形成对比,增强意象。
- 比喻:如“车辙广若长安路”,形象化葬礼的频繁。
- 拟人:如“夜唱挽歌”,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生与死的主题,表现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邙山:象征死亡与安息之地。
- 黄金:代表财富与死亡的对立。
- 魂车与祖马:象征对先人的追思。
- 石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消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北邙山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富饶
B. 死亡与追思
C. 快乐 -
诗中提到的“车辙广若长安路”表达了什么? A. 车马繁忙
B. 路途遥远
C. 交通便利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诗词对比:
- 王建的《北邙行》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但一个侧重于死亡的沉重,另一个则强调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音乐的热爱。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感传达,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