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

时间: 2025-01-27 03:22:45

入夏惟忧旱,秋来却浸霪。

风声连海响,山气与云深。

望岁丹心切,忧时白发侵。

旅中无别事,隐几自长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
施枢 〔宋代〕
入夏惟忧旱,秋来却浸霪。
风声连海响,山气与云深。
望岁丹心切,忧时白发侵。
旅中无别事,隐几自长吟。

白话文翻译:

入夏时节,我最担心的是干旱,而到了秋天,却又面临着连绵的雨水。海上的风声此起彼伏,山间的气息与云层交织得愈发深厚。面对岁月流逝,我心中充满了焦急与忧虑,白发渐渐侵袭了我的头顶。在旅途中,我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便独自坐在桌前,长吟诗歌以解忧。

注释:

  • :只、仅仅。
  • 忧旱:忧虑干旱。
  • 浸霪:沉浸在雨水中。
  • 风声连海响:海上的风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 山气与云深:山间的气息与云层交融,显得更加深邃。
  • 丹心:赤诚的心。
  • :侵袭、侵入。
  • 隐几:隐居在书桌旁。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时节变化、自然景象以及个人情感的直接描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深邃的诗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

《风雨》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季节变化中的干旱与雨水,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慨,反映了个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该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开篇的“入夏惟忧旱,秋来却浸霪”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夏秋季节的天气变化,既表现了自然的无常,也隐喻了生活的多变。接下来的“风声连海响,山气与云深”,通过对声音与气息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现实的烦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最后两句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在旅途中的思考与吟唱,仿佛是在寻求一种心灵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夏惟忧旱:夏季来临时,诗人最忧虑的便是干旱的天气。
  • 秋来却浸霪:但到了秋天,反而是连绵的雨水,让人感到无奈。
  • 风声连海响:海面上风声不断,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 山气与云深:山间气息浓厚,云层更显深邃,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望岁丹心切: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充满心中。
  • 忧时白发侵:忧虑时局的变迁,使得白发悄然来袭。
  • 旅中无别事:在旅途中,诗人无其他事情可做。
  • 隐几自长吟:独自坐在桌前,吟唱诗歌以排解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入夏惟忧旱,秋来却浸霪”,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社会动荡的思考,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幻与不定。
  • :代表着忧虑与困扰。
  • :象征着稳定与深沉。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来却浸霪”的意思是? A. 秋天干旱
    B. 秋天多雨
    C. 秋天凉爽
    D. 秋天炎热

  2. “隐几自长吟”中的“隐几”指的是什么? A. 隐居在山中
    B. 坐在桌子旁
    C. 隐藏自己的情感
    D. 隐藏在树林中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施枢的《风雨》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后者则通过对国家局势的描写,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