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荒三迳负归期,
魂梦何曾到短篱。
九辩不歌陶令老,
清香还许入谁诗。
白话文翻译
我想在这荒凉的三条小径上负担着归期,
我的魂魄和梦境又何曾到达那短短的篱笆呢?
九辩之曲不再歌唱陶渊明的老年,
这清香的菊花又能入谁的诗中呢?
注释
- 欲荒:想要荒凉、寂寞的意思。
- 三迳:指三条小路,这里象征孤独和归途的艰难。
- 负归期:背负着归期,带有一丝无奈和期盼。
- 魂梦:指灵魂和梦境,表现对归期的向往。
- 九辩:指古代音乐作品,传说中陶渊明会作此曲。
- 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 清香:指菊花的香气,象征高洁和孤高。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因隐居而著称,其诗歌常以自然和清新为主题,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九辩:古代乐曲,常被用来表达对古人风采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枢,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施枢的诗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施枢隐居生活的时刻,反映了他对孤独和归属感的思考,可能是在对生活的感慨中,借助菊花表达自己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对菊》通过对菊花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期的期待。开篇以“欲荒三迳负归期”引入,既表明了诗人对归属的渴望,也暗示了他所处环境的荒凉和寂寞。接着“魂梦何曾到短篱”,进一步强调心灵的漂泊与对理想归宿的追寻。后两句则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表达对古人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显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清香的菊花中,交织着对自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荒三迳负归期: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渴望,同时暗示他所处的孤寂环境。
- 魂梦何曾到短篱:表现内心的迷茫,梦境与现实的距离感。
- 九辩不歌陶令老:提到陶渊明,暗示对他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过往的怀念。
- 清香还许入谁诗:菊花的清香与诗人情感的结合,反映出孤独与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比,强调归期和孤独的矛盾。
- 隐喻:菊花象征高洁,反映诗人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与归属感展开,表现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孤高,也代表着隐逸的理想生活。
- 短篱:象征着生活的限制与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施枢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九辩”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古代音乐作品
- C. 一种植物
-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以什么著称?
- A. 诗歌
- B. 隐逸生活
-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孤独中对亲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施枢的《对菊》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施枢更多表现的是对孤独的感悟,而陶渊明则是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