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三》

时间: 2025-01-25 22:46:46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其三
作者:刘禹锡 〔唐代〕

汴水东流虎眼文,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白话文翻译:

汴河水向东流去,水面波光粼粼如虎眼一般;
清晨的淮水在晨光中闪耀,宛如鸭头般的春色。
你看那渡口淘沙的地方,
渡过的人间又有多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汴水:指汴河,古时重要的水道。
  • 虎眼文:形容水面的波纹像虎的眼睛一样。
  • 清淮:指淮河,水清而明亮。
  • 鸭头春:春天的景色清新,鸭头象征春意。
  • 淘沙:指水流冲刷沙石,形象地描绘了渡口的情景。

典故解析:

  • 渡口:古代渡口是人们往来交通的重要地点,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生活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三》创作于刘禹锡被贬期间,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隐含着对人世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浪淘沙·其三》通过对汴水和清淮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诗中蕴含的情感让人深思。开头两句通过细腻的比喻,将水面与虎眼、晨光中的鸭头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生动而富有层次的图景。诗人巧妙地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流动的河水交织在一起的生机。

而后两句则转向对人世的思索,提到“渡口”的淘沙,暗示着人生的流转与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人曾在此渡过,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与回忆。诗人似乎在反思人间的纷扰与流转,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短暂与人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写景,亦抒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敏锐的观察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汴水东流虎眼文:描绘汴河水流向东,水波闪烁如虎眼,展现了自然之美。
  • 清淮晓色鸭头春:清晨的淮河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光辉,春天的景象生机盎然。
  • 君看渡口淘沙处:呼唤读者关注渡口的淘沙之景,暗示人们的生活与过往。
  • 渡却人间多少人:引发思考,多少人曾在此渡口经历过人生的旅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眼文”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构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河水和渡口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流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汴水:象征流动与时间。
  • 清淮:代表生机与希望。
  • 渡口:象征人生的交汇点,承载着无数故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汴水”指的是哪个河流?
    A. 黄河
    B. 长江
    C. 汴河
    D. 淮河

  2. “清淮晓色鸭头春”中,“鸭头”用来形容什么?
    A. 池塘
    B. 春天的颜色
    C. 鸭子的形象
    D. 河流

  3.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世的感慨
    C. 对历史的追忆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美与人间情感。
  • 《望庐山瀑布》(李白):展现壮丽自然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浪淘沙·其三》《春江花月夜》:两者都运用自然意象,反映人生哲理,但《浪淘沙》更侧重于流动与变迁的感悟,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强调宁静与和谐的美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