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日华诗》

时间: 2025-01-26 05:25:53

朝晖烂曲池。

夕满西陂。

复有当昼景。

江上铄光仪。

时从高浪歇。

乍逐细波移。

一在雕梁上。

讵比扶桑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晖烂曲池,夕满西陂。 复有当昼景,江上铄光仪。 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 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

白话文翻译:

晨曦照耀着曲池,傍晚时分西边的岸边被夕阳映红。 还有正午的景象,江面上闪烁着光辉如仪。 时而在高浪中停歇,忽然又追逐着细波移动。 一缕光辉挂在雕梁上,怎能与扶桑树的枝叶相比呢?

注释:

  • :光辉灿烂,闪耀的意思。
  • 曲池:指弯曲的池塘,形容景色优美的水面。
  • 西陂:西边的岸边,指夕阳西下时的景象。
  • 铄光仪:形容江面上光辉灿烂如仪器般明亮。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常被用来象征日出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507年-583年),字子陵,号逸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隋朝初年的重要文人。他的创作风格多样,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

创作背景:

《咏日华诗》是徐陵在某个清晨或傍晚时分感受到自然景色变化而写的诗,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诗歌鉴赏:

《咏日华诗》通过描绘晨曦和夕阳下的江河景象,展现了自然光影的变幻和诗人心中的感慨。诗的开头“朝晖烂曲池”,用“烂”字形容晨光的灿烂,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心中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接着,夕阳映红西边的“夕满西陂”,则构建了一个时间的对比,晨曦与夕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复有当昼景”一句,表现了正午时分的江面,光辉四射,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突显了光与影的交融。而“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则描绘了波浪的起伏,让人能感受到自然的律动与变化。最后一句“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则以雕梁和扶桑树作对比,强调了光辉的珍贵与独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整首诗构思精巧,意象丰富,既有清晨的宁静,又有黄昏的温柔,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晖烂曲池:晨曦照耀着弯曲的池塘,描绘出早晨美丽的光景。
  2. 夕满西陂:夕阳西下,西边的岸边被夕阳染红,呈现出傍晚的温暖色彩。
  3. 复有当昼景:在正午时分,江面上闪烁着光辉,表现出中午的生机。
  4. 江上铄光仪:江面上的光辉像器具一样闪耀,形象地描绘了光的辉煌。
  5. 时从高浪歇:有时在高浪中暂停,表现出自然的变化和节奏。
  6. 乍逐细波移:忽然又随着细波的移动,展现了波动的生动。
  7. 一在雕梁上:一缕光辉挂在雕梁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8. 讵比扶桑枝:怎能与扶桑树的枝叶相比,强调了光辉的独特性和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江面上的光辉比作仪器,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光辉似乎有了生命,能够追逐细波,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日出日落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光: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夕阳:象征温暖和怀旧,承载着时间的流逝。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雕梁:代表着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日华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徐陵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朝晖烂曲池”中的“烂”是什么意思?

    • A. 破碎
    • B. 光辉灿烂
    • C. 沉闷
    • D. 淡然
  3. “乍逐细波移”中的“乍”可以理解为:

    • A. 突然
    • B. 总是
    • C. 稍微
    • D. 经常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高远的视野和壮阔的意境。
  • 杜甫《春望》:则是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入门》
  • 《徐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