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和张文伯送春二首)》

时间: 2025-01-24 19:07:05

依依杨柳青青草。

攀断画桥春晓。

风里落花如扫。

莫厌寻芳早。

酴醿芍药看来好。

恰似江湖遗老。

锦段荷□传到。

愧乏琼瑶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和张文伯送春二首)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依依杨柳青青草。
攀断画桥春晓。
风里落花如扫。
莫厌寻芳早。
酴醿芍药看来好。
恰似江湖遗老。
锦段荷传到。
愧乏琼瑶报。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到了,杨柳依依,青草如茵;
我在春晓时分攀断了画桥上的柳条。
春风中,落花随风飘散,如同被扫落一般;
不要厌烦这早早的寻花之旅。
酒酿和芍药花在眼前显得格外美好,
就像江湖中的老者,饱经风霜。
那锦段上传来的荷花消息,
令我感到愧疚,没有能回报你的琼瑶之情。

注释:

  • 依依:形容柳条柔软,随风摆动的样子。
  • 攀断:攀爬、折断。
  • 画桥:指装饰华美的桥。
  • 酴醿:一种酒,通常用糯米酿成。
  • 芍药:一种花,春天盛开,象征美丽。
  • 江湖遗老:比喻经历了很多事的老者。
  • 锦段:华丽的布料,象征美好的品德或情感。
  • 琼瑶:指美玉,象征珍贵的情感和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之道和张文伯送春时的交流,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故人的思念。春天带来的繁花似锦让人感到生机勃勃,但同时也唤起了对往昔的回忆。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桃源忆故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勾勒出春天的生机与对故人的思念。首句“依依杨柳青青草”,勾勒出春天的温柔与生机,柳树的垂柳与青葱的草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接着“攀断画桥春晓”,诗人通过动作描绘,展现了他对春天的欢愉与珍惜。风中落花飘散,形成了“风里落花如扫”的意象,传达出春天的短暂与美丽。

“莫厌寻芳早”一句,劝诫人们珍惜春天的美好,不必因早春而感到厌倦,反而应该更加珍惜这段时光。后面提到的“酴醿芍药看来好”,则是对春天花卉盛开的赞美,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接下来的“恰似江湖遗老”,则通过比较,传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锦段荷传到,愧乏琼瑶报”,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歉意,虽有美好的情谊,却无以回报。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依依杨柳青青草:春日暖阳下,柳树轻柔地垂下,草地一片生机。
  • 攀断画桥春晓:在春明的早晨,我轻轻攀断了桥上的柳条,象征着对春天的亲近。
  • 风里落花如扫:春风中,落花如同被扫落一般,体现了春天的短暂与无常。
  • 莫厌寻芳早:劝诫自己和他人不要厌倦早春的寻花之旅,珍惜这段美好时光。
  • 酴醿芍药看来好:美好的酒和花朵在眼前,象征着春天的丰盈与美好。
  • 恰似江湖遗老:比喻自己如同经历沧桑的老者,感慨岁月的流逝。
  • 锦段荷传到:传来的好消息如同华美的锦段,带来美好的情感。
  • 愧乏琼瑶报:内心感到歉疚,无法以珍贵的情谊回报朋友的深情厚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湖遗老”比喻自己经历的沧桑。
  • 拟人:将落花形容为“如扫”,让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如“依依”与“青青”,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故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珍惜时光、感恩友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情和春天的到来。
  • 青草:代表生命的勃发与自然的生机。
  • 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流逝。
  • 酴醿与芍药:象征节日的欢庆与美好情感的寄托。
  • 江湖遗老:象征经历的智慧与对友谊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酴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酒
    • C. 一种草
  2. “依依杨柳”中的“依依”形容什么?

    • A. 春天的寒冷
    • B. 柳树的柔软
    • C. 花的芬芳
  3. 诗中提到的“江湖遗老”是指什么?

    • A. 年轻人
    • B. 经历沧桑的老者
    • C. 游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桃源忆故人》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王之道更侧重于友情的珍惜,而杜甫则多了一份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