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架岭承金阙。飞桥对石梁。
竹密山斋冷。荷开水殿香。
山花临舞席。冰影照歌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山上的斋房,金色的阙楼架在山岭之上,飞桥与石梁相对而立。竹子茂密,山中的斋房显得冷清,荷花在水边绽放散发着香气。山花映衬着舞席,冰冷的影子照在歌床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架岭:架设在山岭上的建筑,指高处的宫殿或亭阁。
- 金阙:金色的阙楼,象征着富贵和高雅。
- 飞桥:高架的桥梁,形容两岸相连。
- 石梁:石制的桥梁。
- 竹密:竹子生长得很茂密。
- 山斋:山中的书斋或居所,指隐居的地方。
- 冰影:冰冷的影子,可能指水面上冰冷的倒影。
- 歌床:供人歌唱的地方,通常是用来宴乐的场所。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可看作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山斋象征着一种清净的生活环境。在古代文人中,山水的意象常常用来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507年-583年),字公度,南朝梁人,著名的诗人和文人。他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乐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高山上的宁静与幽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篇的“架岭承金阙”就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金色的阙楼与山岭的结合,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飞桥对石梁”的描写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和谐美感,飞桥的轻盈与石梁的稳重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
接下来的“竹密山斋冷”一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竹林的茂密使得山斋显得更加冷清,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孤独和清净的向往。再者,“荷开水殿香”则通过荷花的香气引入了水的意象,水面上的荷花不仅增添了景致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山花临舞席,冰影照歌床”两句,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山花的姿态与饮酒作乐的场景相互辉映,冰冷的影子则为这幅图景增添了一丝清凉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既有宏伟的场景,也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架岭承金阙:高山之上架设了金色的阙楼,象征着权势与富贵,也暗示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 飞桥对石梁:形象地描绘出高架桥与石头桥的对比,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竹密山斋冷:竹林茂密使得山斋显得冷清,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孤独。
- 荷开水殿香:荷花在水边绽放,香气四溢,传达了自然的美好。
- 山花临舞席:山花的姿态与舞席相映,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冰影照歌床:冰冷的影子映照在歌床上,表现了清凉的意境,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飞桥对石梁”,形成了声调与意境上的和谐。
- 意象:如“竹密”“荷开”,通过自然元素传达情感。
- 比喻:将山斋与隐逸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清净、宁静生活的追求,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阙:象征权力与高贵。
- 飞桥:象征人与自然的连接。
- 竹密:象征隐逸与清幽。
- 荷花:象征美与清香。
- 山花:象征生机与自然的活力。
- 冰影:象征清凉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架岭承金阙”中的“金阙”象征什么?
- A. 权力与富贵
- B. 平凡与简陋
- C. 乡村与自然
-
诗中提到的“竹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与繁华
- B. 孤独与清幽
- C. 忧愁与沉闷
-
“荷开水殿香”的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人际关系的复杂
-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徐陵的《奉和简文帝山斋诗》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及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作品更加奔放而豪迈,而徐陵的作品则显得清新而典雅,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陵诗集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