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
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镜久自逾明,人久情愈歇。
取镜挂空台,于今莫复开。
不见孤鸾鸟,香魂何处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写给远在兖州的家人,信中送来了宝镜,镜子光亮如圆月。虽然镜子已经久置,依然更显明亮,但人的情感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退。我把镜子挂在空旷的台子上,如今再也无法打开那段情感。再也看不见孤单的鸾鸟,香魂又在何处呢?
注释:
- 信来:指收到的信件。
- 赠宝镜:赠送的珍贵镜子。
- 亭亭:形容物体高洁、直立的样子。
- 团月:圆形的月亮,寓意圆满和美好。
- 逾明:更加明亮。
- 情愈歇:感情逐渐淡漠。
- 空台:空旷的台子,这里指放镜子的地方。
- 孤鸾鸟:孤独的鸾鸟,象征独自的情感。
典故解析:
- 鸾鸟:在古代诗词中,鸾鸟常常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或情感的寄托。孤鸾鸟的出现强调了作者的孤独和情感的缺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507年-583年),字子云,号韵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精通诗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美好的回忆和对亲情的怀念之中,反映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及对情感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开头以“信来赠宝镜”引入,表明了远方寄来的情谊,镜子作为信物,象征着亲情的珍贵与美好。接下来的“亭亭似团月”,则通过比喻表达了镜子的圆满和光亮,与情感的美好相呼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感却逐渐淡漠,正如“镜久自逾明,人久情愈歇”所言,反映出一种无奈和失落。最后两句“取镜挂空台,于今莫复开。不见孤鸾鸟,香魂何处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在孤独境遇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传达了对亲情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信来赠宝镜:收到寄来的信件,里面附赠了一面珍贵的镜子。
- 亭亭似团月:镜子高洁而明亮,形状如同圆月。
- 镜久自逾明:镜子放置久了,反而更加明亮。
- 人久情愈歇:但人的情感却随着时间渐渐冷却。
- 取镜挂空台:我把镜子挂在空旷的台子上。
- 于今莫复开:如今再也无法打开那段感情。
- 不见孤鸾鸟:再也看不见孤独的鸾鸟。
- 香魂何处来:那种美好的情感又在何处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子比作团月,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镜久自逾明,人久情愈歇”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香魂”来表现情感的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人深切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呈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镜:象征珍贵的情感和美好的回忆。
- 团月:代表圆满和和谐。
- 孤鸾鸟:象征孤独和对美好爱情的追忆。
- 香魂:隐喻美好的情感与灵魂,体现深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徐陵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亭亭似团月”中的“团月”比喻了什么?
- A. 亲情
- B. 镜子的形状
- C. 人的孤独
- D.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的“孤鸾鸟”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爱情
- B. 孤独与失落
- C. 友谊
- D. 自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相见欢》 李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通过描写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与《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中的思念情感相似,但徐陵更强调亲情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 《月夜忆舍弟》 通过月亮引发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而徐陵则通过物象(镜子)引发对亲情的回忆,情感更为细腻和复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陵诗文集》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