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时间: 2025-01-25 23:0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作者:刘长卿 〔唐代〕
昨闻战罢图麟阁,
破虏收兵卷戎幕。
沧海初看汉月明,
紫微已见胡星落。
忆昔扁舟此南渡,
荆棘烟尘满归路。
与君携手姑苏台,
望乡一日登几回。
白云飞鸟去寂寞,
吴山楚岫空崔嵬。
事往时平还旧丘,
青青春草近家愁。
洛阳举目今谁在,
颍水无情应自流。
吴苑西人去欲稀,
留连一日空知非。
江潭岁尽愁不尽,
鸿雁春归身未归。
万里遥悬帝乡忆,
五年空带风尘色。
却到长安逢故人,
不道姓名应不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后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人提到听闻战事已平,回归安州的范伦即将启程。诗中描绘了汉月明亮、胡星沉落的景象,抒发了对昔日南渡、荆棘满路的回忆,和与友人携手在姑苏台上遥望家乡的情景。接着,诗人感叹白云飞鸟的寂寞,以及吴山楚岫的苍凉,表达了对故乡的愁绪。最后,诗人感到时光流逝,昔日的朋友已不再,尽管在长安重逢,却已无法认出彼此的姓名,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注释
- 麟阁:古代宫殿,象征权力和荣耀。
- 破虏:指打败敌人,收复失地。
- 沧海:大海,这里象征着遥远和广阔。
- 紫微:紫微星,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星宿,象征帝王和国家的命运。
- 荆棘:比喻艰难险阻的回归之路。
- 姑苏台:古代名胜,常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洛阳:古代都城,诗人此时感到昔日的朋友都已不在。
- 颍水:一条河流,象征着无情的岁月。
- 鸿雁:象征思乡,诗中提到鸿雁春归,却仍未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主要作品多描写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其诗常蕴含深厚的思乡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战乱结束之际,诗人送别朋友范伦回安州,融入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深沉且细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开头两联描绘了战事平息后的宁静与美好,诗人用“汉月明”和“胡星落”对比,象征着汉朝的辉煌与外敌的退却,似乎预示着国家的安定。然而,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回忆起往昔南渡的艰辛与不易,表达出对故乡的深切向往。尤其是“白云飞鸟去寂寞,吴山楚岫空崔嵬”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令人倍感凄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昔日的朋友和故乡的种种都已不复存在,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两句“却到长安逢故人,不道姓名应不识”,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反映出人事如梦的哲思,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闻战罢图麟阁:听说战斗已经结束,图谋荣耀的宫殿也恢复了平静。
- 破虏收兵卷戎幕:打败敌人,收回军队,结束了战争。
- 沧海初看汉月明:在辽阔的大海上首次看到汉朝的明月。
- 紫微已见胡星落:紫微星已然看见胡人的星宿落下,暗示敌人退去。
- 忆昔扁舟此南渡:回忆起曾经乘小船南渡的情景。
- 荆棘烟尘满归路:归途满是荆棘与烟尘,象征艰辛。
- 与君携手姑苏台:与友人手携手在姑苏台上。
- 望乡一日登几回:一日中多少次仰望故乡的方向。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汉月明”与“胡星落”形成鲜明对比,象征国家的安宁与战乱的结束。
- 拟人:如“颍水无情”,使自然界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意象:诗中涉及的“白云”、“鸿雁”等意象,均承载着思乡、孤独等深层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以送别为主线,透过对战后宁静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亦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沧海:象征着辽阔、孤独与异乡的遥远。
- 汉月:象征着故国的美好与安宁。
- 紫微星:代表着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沉浮。
- 荆棘:代表着困难与艰辛,象征人生的艰难旅途。
- 白云与鸿雁: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意象中的鸟类常常用来比喻离别与归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微”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星宿
- C. 一位皇帝
-
诗人对故乡的感觉是怎样的?
- A. 轻松愉快
- B. 充满思念与忧愁
- C. 忘记了
-
“江潭岁尽愁不尽”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意
-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刘长卿的《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刘的诗更侧重于个人对故乡的思念,而杜甫则反映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