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独孤使君湖上林亭》
时间: 2025-01-11 01:21: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独孤使君湖上林亭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出树倚朱阑,吹铙引上官。
老农持锸拜,时稼卷帘看。
水对登龙净,山当建隼寒。
夕阳湖草动,秋色渚田宽。
渤海人无事,荆州客独安。
谢公何足比,来往石门难。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独孤使君的湖上林亭所见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站在树边倚靠着红色的栏杆,悠扬的乐声引来了客人。老农人手持锹头向我行礼,悠闲地在田间看着庄稼。湖水清澈,映照着登龙的姿态,山峦巍峨,仿佛在抵挡寒风。夕阳西下,湖边的草随风摇动,秋色的景象让人感到宽广。渤海之滨的人们无所事事,而荆州的客人则独自安详。谢公的风采又何足道比呢,来往于石门之间实在是艰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朱阑:红色的栏杆,指亭子的栏杆。
- 铙:一种乐器,形似锣,古时用于乐舞或宴会。
- 持锸:手持锹头,锹为农具,表明农人的身份。
- 卷帘:指卷起窗帘,形容农人看田的悠闲。
- 登龙:比喻成就或气象非凡。
- 建隼:形容山势巍峨,像老鹰一样高大。
- 渚田:湖边的田地,形容秋色的宽广。
典故解析:
- 谢公:指谢安,古代名士,与山水相融,是隐士的象征,表明对比的文化内涵。
- 石门:古代地名,象征人际交往的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耽美,号静斋,世称刘静斋。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长卿在独孤使君湖上林亭的游览之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林亭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开篇以“出树倚朱阑”引入,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仿佛身处一个宁静的庇护所。接着,诗人通过“老农持锸拜,时稼卷帘看”描绘了农村生活的恬淡与安宁,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与安然。湖水与山峦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清新。诗的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思考,谢公虽高洁,但人们在交往中却充满艰难。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树倚朱阑:诗人站在树边,倚靠着红色的栏杆,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 吹铙引上官:乐声引来了高贵的客人,展现了社交的场合。
- 老农持锸拜:老农人恭敬地行礼,展现了人们的质朴与善良。
- 时稼卷帘看:农人悠闲地观看自己的庄稼,体现出田园生活的闲适。
- 水对登龙净:湖水清澈,映衬出高远的天际与成就。
- 山当建隼寒:山高耸入云,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夕阳湖草动:夕阳下湖边的草随风摇曳,展现出秋天的宁静。
- 秋色渚田宽:秋天的田地显得宽广,表达人生的满足。
- 渤海人无事:渤海沿岸的人们无所事事,表达人生的无聊与安宁。
- 荆州客独安:荆州的客人在此独自享受安宁。
- 谢公何足比:谢公的风范虽高,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充满挑战。
- 来往石门难:表达人际交往的困难,反映出诗人的人生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对登龙净”,用水的透明比喻人的清白。
- 对仗:诗句之间工整对仗,如“水对”与“山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田园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阑:象征着温暖与宁静。
- 铙:代表着欢庆与社交。
- 老农:象征着勤劳与质朴的生活。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 湖草: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朱阑”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栏杆
B. 红色的栏杆
C. 金色的栏杆 -
“老农持锸拜”中“锸”的意思是?
A. 锄头
B. 锹头
C. 镰刀 -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谁?
A. 古代名士
B. 农民
C. 使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 孟浩然《过故人庄》:描绘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词对比:
- 对比刘长卿的田园诗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长卿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孤独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长卿传》
以上内容为《题独孤使君湖上林亭》的详细解析与相关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