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

时间: 2025-01-10 22:18:37

江风处处尽,旦暮水空波。

摇落行人去,云山向越多。

陈蕃悬榻待,谢客枉帆过。

相见耶溪路,逶迤入薜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
唐代:刘长卿

江风处处尽,旦暮水空波。
摇落行人去,云山向越多。
陈蕃悬榻待,谢客枉帆过。
相见耶溪路,逶迤入薜萝。

白话文翻译:

江风已经吹遍了每一个角落,清晨和傍晚的水面一片寂静。
行人摇曳着离去的身影,远处的云山在向越地延伸。
陈蕃在此静候,谢客却无缘相见。
在耶溪的路上再相遇,蜿蜒小路通向薜萝丛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风:江河的风,形容水面和风的状态。
  • 旦暮:早晨和傍晚,表示时间的变迁。
  • 摇落:形容行人离去的姿态。
  • 云山:远处的山峦,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陈蕃:东汉著名政治家,因其高洁的品德而受到后世推崇。
  • 谢客:指谢安,东晋名士,寓意高洁的交友。
  • 耶溪:指耶溪,可能为当地的溪流名称。
  • 薜萝:一种植物,通常生长在山野之间,象征自然的美丽。

典故解析:

  • 陈蕃悬榻待:陈蕃因其品德和能力而受到人们的尊敬,诗中用来表达人们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 谢客枉帆过:谢客是指谢安,寓意那些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725年-785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宗”,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际,诗人通过送别友人,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一诗,展现了刘长卿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江风和水波的宁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这种自然景象与后面的行人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惆怅。接下来的两句提到著名历史人物陈蕃和谢客,既是对理想人格的怀念,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相见耶溪路,逶迤入薜萝”,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蕴含着淡淡的希望与温情。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渗透着深刻的哲思,艺术性与情感交融,给读者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风处处尽:江边的风已无处不在,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氛围。
  • 旦暮水空波:早晚水面一片平静,映衬出离别的寂寥。
  • 摇落行人去:行人离去时的轻盈身影,象征时间的流逝。
  • 云山向越多:远方的山峦渐渐增多,暗示着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拉大。
  • 陈蕃悬榻待:陈蕃的高洁气节,令人向往。
  • 谢客枉帆过:谢客的未能相见,暗含对交友的遗憾。
  • 相见耶溪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逶迤入薜萝:小路蜿蜒,象征着未来的美好前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摇落”将离去的行人比喻成秋叶,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旦暮”与“空波”,展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意象:江风、云山、薜萝等意象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对朋友的惦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风:象征自由与流动。
  • 水空波:代表静谧与孤独。
  • 云山:寓意遥远与理想。
  • 薜萝: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风”主要形容什么? A. 风的强烈
    B. 风的清新与宁静
    C. 风的变化

  2. “摇落行人去”中的“摇落”意指? A. 行人的动作轻盈
    B. 行人的急促
    C. 行人的忧伤

  3. 诗中提到的“陈蕃”是? A. 唐代诗人
    B. 东汉政治家
    C. 晋代名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现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
  • 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风格迥异,李白多豪放,杜甫则沉郁,均展现了不同的离别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长卿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