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灵一上人(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
时间: 2025-01-10 21:5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去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
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白话文翻译:
这位高僧本姓竺,曾经的开士名叫林。
他一旦离去,春天的山中,千峰都找不到他的踪影。
新年时,芳草遍地,整天白云深邃。
我想要追随微薄的官职而去,谁又知道我内心的感受呢?
注释:
- 高僧:指高尚的僧人,这里特指诗中的主人公。
- 姓竺:竺是古代一个姓氏,通常指佛教徒。
- 开士:即开悟的士人,这里指有学识和品德的人。
- 千峰不可寻:形容山高路远,难以寻觅。
- 芳草:指春天生长的草,象征生机和希望。
- 白云深:形容云雾弥漫,似乎笼罩着一切。
- 微官:指地位不高的官职。
- 悬知:意为如何知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季卿,号静斋,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0年。他是初唐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寄灵一上人》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常沉思于人生和自然的关系,抒发对高僧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灵一上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描绘了高僧的隐逸生活和诗人对其崇敬的情感。诗的开头以“高僧本姓竺”引出主题,接着描写高僧的去向,表现出诗人对高僧的追寻之情。在“千峰不可寻”一句中,诗人表达了高僧所追求的深邃境界,仿佛他在无尽的山水之间徜徉,无法被世俗所羁绊。
新年时芳草遍地,诗人用自然景象对比高僧的隐逸,暗示了世俗与超脱的对立。而“欲徇微官去”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他希望追求世俗的地位,但又对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到困惑。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价值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僧本姓竺:介绍高僧的姓氏,暗示其宗教背景。
- 开士旧名林:高僧曾是名士,表明其学识与地位。
- 一去春山里,千峰不可寻:高僧远去后,春天的山中再也找不到他的身影,象征着他超然物外的境界。
- 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新年时草木繁茂,但白云深邃,表达出一种宁静与孤寂的氛围。
- 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诗人想追随微薄的官职,却又对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到困惑。
修辞手法:
- 对比:将高僧的隐逸与诗人的世俗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通过春山、芳草、白云等自然意象,增强诗的意境。
- 反问:用“悬知”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高僧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困惑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复杂心理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僧:象征智慧与超脱。
- 春山:代表生机与希望。
- 芳草:象征年轻与活力。
- 白云:暗示孤独与深远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僧的姓氏是什么?
- A. 李
- B. 竺
- C. 王
-
诗中的“千峰不可寻”表达了什么?
- A. 高僧的隐逸
- B. 春天的景色
- C. 诗人的追求
-
诗人对追随官职的态度是什么?
- A. 渴望
- B. 困惑
- C. 满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
- 孟浩然《春晓》:都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机的向往,但《寄灵一上人》更侧重对高僧的敬仰和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刘长卿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