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越州赴润州使院留别鲍侍御
—— 刘长卿 〔唐代〕
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暮行迟。
江南江北春草,独向金陵去时。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眺望山峦,依依不舍地告别,
孤舟在日暮时分缓缓行驶。
江南和江北的春草交替生长,
我却独自朝着金陵的方向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对水:面对水面。
- 看山:眺望山峦。
- 别离:告别,离开。
- 孤舟:孤单的小船。
- 日暮: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 行迟:行船速度缓慢。
- 江南江北:指长江南北两岸。
- 春草:春天生长的草。
- 金陵:古代南京的别称。
典故解析:
- 金陵:金陵是古代的名城,历史悠久,素有“六朝古都”之称。诗中提到金陵,暗示了作者的归属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少游,号宗端,唐代诗人,世称“刘郎”。他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作品情感细腻,语言清新,尤其擅长表现离别和愁苦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润州任职之前,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唐代正值盛世,诗人身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然而他在仕途上的漂泊与孤独也让他感受到离别的苦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两句“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暮行迟”,描绘了在水边的离别场景,水与山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孤舟在日暮时分缓缓行驶,显得格外凄清,暗示着诗人心情的沉重。后两句“江南江北春草,独向金陵去时”则通过对江南和江北春草的描绘,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春天的更替,虽然春天万物复苏,但诗人的内心却无法平静,因为他心中只有对金陵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水看山别离:诗人面对水面,远眺山峦,表现出离愁别绪。
- 孤舟日暮行迟:描绘出孤独的小舟,在黄昏时分缓缓前行,象征着离别的不舍与孤独感。
- 江南江北春草:春草在江南和江北两地交替生长,暗示着万物的复苏和时间的流逝。
- 独向金陵去时:诗人独自向金陵方向行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对水看山”与“别离”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山、孤舟、春草等意象交织,构建了丰富的情感空间。
- 拟人:春草的生长变化仿佛在与诗人对话,增添了诗的情感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面对未来的不安。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真挚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离别的流动与无常。
- 山:象征着稳固与永恒,形成对比。
- 孤舟:代表孤独的旅程和心灵的漂泊。
- 春草: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但也隐含着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陵”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D) 杭州 -
诗中“孤舟日暮行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孤独与惆怅
C) 快乐与欢愉
D) 无所畏惧 -
诗中提到的“春草”主要象征什么? A) 死亡
B) 新生与希望
C) 瘟疫
D) 幽闭
答案:
- B) 南京
- B) 孤独与惆怅
- B) 新生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送友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刘长卿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离别的感伤;而王维的作品则带有更多的豪情壮志和对友人的祝福。两首诗均表现了离别的主题,但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刘长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