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中丞流康州》
时间: 2025-01-11 01:4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侯中丞流康州
唐 · 刘长卿
长江极目带枫林,
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
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
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
独看湘水泪沾襟。
白话文翻译:
将长江远望,尽是枫树林,
骑马独行,孤云在天边难以寻觅。
迁移流放的人,大家都知道我为君臣的道义而枉然,
而那些猜忌之人却为了主的恩情而更深。
辕门的号角声让三军思念家乡,
驿路上青山万里,心中思念无尽。
北阙九重,谁能容忍屈辱,
我只能看着湘水,泪水沾湿衣襟。
注释:
字词注释:
- 极目:远望,目光所及的地方。
- 枫林:秋天的枫树,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匹马:独自骑马,形象地表现孤独。
- 迁播:指被贬或流放。
- 辕门:指军营的门,象征着军中。
- 九重:形容皇宫的高大,指皇权。
- 湘水:指湘江,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迁播共知臣道枉:反映出流放者对忠臣之道的无奈感叹。
- 辕门画角:借用战场的号角声,引发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君彦,号幽兰,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以情感细腻、意象生动著称,尤其擅长表现离别与思乡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诗人因故被贬至康州,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流放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侯中丞流康州》是刘长卿为友人送别而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开头两句“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描绘了壮阔的长江与枫林的景象,寓意着离别的伤感与孤独。
接下来的“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则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悲愤,他以忠臣自居,却因谗言而受罚,反映出古代官场的险恶与人情的冷暖。之后的“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从战争的角度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青山万里”的意象,渗透着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无尽的思念。
最后两句“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表达了诗人对权威的反抗与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同时湘水象征着故乡之情,泪水沾襟则是思乡情切的真实流露。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极具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江极目带枫林:长江水面辽阔,远处的枫林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暗示着离别的凄凉。
- 匹马孤云不可寻:骑马行走,孤云在天边难以追寻,表现了孤独与无助。
- 迁播共知臣道枉:流放的人都知道忠臣的道义是多么的无奈与悲惨。
- 猜谗却为主恩深:那些谗言者却在主恩面前显得更深,反映出权力中心的复杂人际关系。
- 辕门画角三军思:军营的号角声激起了战士对故乡的思念。
- 驿路青山万里心:长途跋涉,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无尽。
- 北阙九重谁许屈:指北方宫阙的高大,诗人不愿屈服于权力。
- 独看湘水泪沾襟:最后以湘水的泪水抒发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辕门画角”与“驿路青山”,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与象征:湘水象征着思乡情,枫林象征着离别之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忠诚的坚持以及对不公命运的抗争,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广阔与流动,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枫林:秋天的枫树,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孤云:孤独与无助的象征。
- 湘水:代表故乡,承载着浓厚的思乡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长江极目带枫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期待
- B. 惆怅
- C. 兴奋
-
“迁播共知臣道枉”中的“臣道”指的是?
- A. 权力
- B. 忠诚
- C. 财富
-
诗人通过哪条河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湘水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长恨歌》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送别》 - 王之涣与刘长卿的送别主题相似,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王之涣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象,而刘长卿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