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门八咏·阙口
作者:刘长卿 〔唐代〕
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
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
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山在阳光下摇曳,秋水泛起急促的波澜。
唯有鱼龙的气息在此可见,长久以来烟雨笼罩着一片寒冷。
谁能穷尽造化的力量,徒然向两岸眺望。
注释:
- 摇落:摇曳、随风飘动。
- 急波澜:急促的波浪,形容水流湍急。
- 鱼龙气:指鱼和龙的气息,表现自然的生机。
- 长令:常常、经常。
- 造化力:指自然界的力量。
- 空向:徒然、白白地望向。
典故解析:
“鱼龙气”可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寓意水中生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鱼龙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梦得,号溪山,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他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感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在龙门阙口游览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龙门八咏·阙口》是刘长卿在游览龙门时所作的一首山水诗。全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山水的变化与生机。首句“秋山日摇落”通过描写秋天的山,展现了季节的轮转与自然的变幻;而“秋水急波澜”则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急促,给人一种动态的感受。接下来的“独见鱼龙气”,诗人通过鱼龙的气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在秋冬交替之际,仍有生命的气息在流动。
全诗结尾“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感。尽管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与掌控有其局限性,但诗人依然感慨造化的神奇与伟大,令人反思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宏伟。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山日摇落:描绘秋天的山在阳光下摇曳,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
- 秋水急波澜:形容秋水流动急促,传达出自然的活力。
- 独见鱼龙气:通过鱼龙的气息,表达自然的生机。
- 长令烟雨寒:烟雨笼罩,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增添了诗的情感厚度。
- 谁穷造化力:感慨人类对自然的理解与掌控能力有限。
- 空向两崖看:徒然向两岸眺望,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龙与生命气息相联系,寓意生机。
- 拟人:秋山、秋水似乎具有生命,增添诗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展现了唐诗的形式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反映了人类在宏伟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传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山:象征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
- 秋水:代表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 鱼龙气:寓意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
- 烟雨:形容天气的阴冷,增添诗的情感色彩。
文化内涵:
自然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哲理思考与情感共鸣。秋天的意象多带有离别、感伤的情绪,契合诗人的内心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水急波澜”中的“急”字,主要指什么? A. 温暖
B. 急促
C. 缓慢 -
诗人通过“鱼龙气”来表达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自然的静谧
C. 人的孤独 -
诗的最后一句“谁穷造化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A. 自信
B. 无奈与敬畏
C. 忽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对自然的感怀。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描绘壮丽山水,情感更加奔放,与刘长卿的细腻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