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逸归庐山(得帆字)》

时间: 2025-01-11 01:36:39

炉峰绝顶楚云衔,楚客东归栖此岩。

彭蠡湖边香橘柚,

浔阳郭外暗枫杉。

青山不断三湘道,飞鸟空随万里帆。

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伫开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孙逸归庐山(得帆字)

炉峰绝顶楚云衔,
楚客东归栖此岩。
彭蠡湖边香橘柚,
浔阳郭外暗枫杉。
青山不断三湘道,
飞鸟空随万里帆。
常爱此中多胜事,
新诗他日伫开缄。

白话文翻译:

在炉峰的顶端,楚地的云彩低垂,
楚国的游子归去,栖息在这岩石之上。
在彭蠡湖边,香甜的橘子和柚子挂满枝头,
而在浔阳城外,枫树在暗淡中显得愈发苍翠。
青山延绵不绝,通向三湘的道路,
飞鸟在空中随同着万里远帆。
我常常喜爱这里的美好事物,
期待未来能写出新的诗篇来描绘它们。

注释:

  • 炉峰:指庐山的一个山峰,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 楚云:指从楚地飘来的云,表现出游子的乡愁。
  • 楚客:指从楚地来的客人,代表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彭蠡湖:湖泊的名字,象征着丰饶和美好。
  • 香橘柚:代表地方特产,给人一种丰饶的感觉。
  • 浔阳:即浔阳城,古地名,今属江西九江。
  • 三湘道:指通往湘江流域的道路,象征着归途。
  • 新诗:诗人期待未来能创作出新的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孙逸归庐山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对未来创作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孙逸归庐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壮丽与楚地的美好,折射出他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开头的“炉峰绝顶楚云衔”,描绘了高耸入云的炉峰,给人一种敬畏之感。接着“楚客东归栖此岩”则传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既表现了地理的转变,也暗示了心灵的归属。

诗中提到的“彭蠡湖边香橘柚”与“浔阳郭外暗枫杉”,描绘了自然的丰饶与美丽,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这种景象与“青山不断三湘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归途的遥远与艰辛,传达出一种离别的哀愁。

最后两句“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伫开缄”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他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创作出更多美好的诗篇,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告别,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炉峰绝顶楚云衔:描绘了炉峰的高耸与楚地云彩的低垂,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感受。
  • 楚客东归栖此岩:游子从楚地归来,寄身于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彭蠡湖边香橘柚:描绘了湖边的丰饶自然,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浔阳郭外暗枫杉:古城外的枫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 青山不断三湘道:青山延绵不绝,代表了归途的漫长与艰辛。
  • 飞鸟空随万里帆:比喻万里旅程中的孤独与自由。
  • 常爱此中多胜事:表达了对庐山美好景色的热爱。
  • 新诗他日伫开缄:期待未来能写出新的诗篇,寄托了对文学创作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鸟空随万里帆”,通过飞鸟与帆的比喻,表现了自由与孤独的结合。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炉峰、楚云、香橘柚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未来创作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身边的美景,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炉峰:象征高耸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 楚云:代表故乡的情感,暗示思乡之情。
  • 彭蠡湖:象征美好与丰饶,体现生活的富足。
  • 香橘柚:自然的馈赠,代表希望与美好。
  • 青山:象征永恒与不变,暗示归途漫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炉峰绝顶”的意思是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矮小的山丘
    C. 舒适的山谷
    答案:A

  2. “楚客东归”中的“楚客”指的是? A. 从楚地来的客人
    B. 本地人
    C. 游子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新诗他日伫开缄”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创作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刘长卿《送孙逸归庐山》王维《送别》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刘长卿更侧重于自然美景的描绘,而王维则强调离别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