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时间: 2025-01-11 05:01:10

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

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
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

白话文翻译

在眼前仍然满是烟尘,分岔的道路容易沾湿衣服。
逃离家乡的人多向南方迁徙,而北方的鸿雁却在自北方飞来。
九江的春草已经变得绿意盎然,千里之外的潮水也在归来。
分别之后难以相互拜访,全家人都隐居在钓鱼的矶头上。

注释

  • 烟尘:指尘土、烟雾,描绘出离别时的混沌与迷茫。
  • 歧路:分岔的道路,象征人生选择的多样。
  • 逋客:逃避故乡的人,暗指那些因各种原因而离开家乡的人。
  • 征鸿:指归来的候鸟,象征思乡之情。
  • 九江:指九江地区,春天草木繁盛。
  • 钓矶:指隐居的地方,逗留于水边,表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典故解析

“征鸿自北飞”中的“征鸿”常用来比喻游子,带有思乡和离别的情感。古人在诗中常用鸿雁来象征迁徙的游子,这里正是表达了对朋友李二十四迁居的惆怅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景文,号宗元,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于江州。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蕴深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刘长卿送别友人李二十四时,李二十四因生活原因迁往江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迁徙现象。

诗歌鉴赏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与思念之情。诗的开头“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以生动的意象引入,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离别的迷茫。接着“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对比了人们的迁徙与自然的归去,流露出一种无奈的乡愁。最后两句写“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则以宁静的意象展现了隐居的生活理想,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运用对比与意象相结合的手法,既有对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情感层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事的感慨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传统韵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烟尘犹满目:离别的情景仍然萦绕在眼前,意象模糊。
    • 歧路易沾衣:在分岔的路口,衣服容易沾上泥水,象征着人生道路的艰难与不确定。
    • 逋客多南渡:逃离故乡的人大多向南方迁移,强调了人们的流离失所。
    • 征鸿自北飞:北方的鸿雁归来,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
    • 九江春草绿:描绘了九江春天的景色,呈现出自然的生机。
    • 千里暮潮归:千里之外的潮水归来,象征着归属感与思乡情怀。
    • 别后难相访:分别后难以再见,流露出朋友间的惆怅。
    • 全家隐钓矶:全家人隐居于钓鱼的地方,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鸿雁,表现游子的孤独与思乡。
    • 对仗:“烟尘”与“征鸿”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丰富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透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迁徙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烟尘:象征离别的模糊与不安。
  • 征鸿:表示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春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暮潮:象征归属感与自然的循环。
  • 钓矶:隐喻宁静的生活方式,反映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逋客”指的是哪类人?

    • A. 留在故乡的人
    • B. 逃离故乡的人
    • C. 归乡的人
  2. “征鸿自北飞”中的“征鸿”比喻什么?

    • A. 归来的雁
    • B. 游子
    • C. 家乡的风景
  3. 诗中提到的“钓矶”代表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宁静的隐居生活
    • C. 追求名利的地方

答案

  1. B. 逃离故乡的人
  2. B. 游子
  3. B. 宁静的隐居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刘长卿的《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刘长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