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堂闲咏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0 22:47:32

贪闲非敢曰疏狂,为爱空斋学坐忘。

身世半随孤榻冷,冰心耻激玉壶光。

讵因枯坐名禅定,何必山居始退藏。

寄语尘寰劳攘客,廿年何事不沧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贪闲非敢曰疏狂,为爱空斋学坐忘。
身世半随孤榻冷,冰心耻激玉壶光。
讵因枯坐名禅定,何必山居始退藏。
寄语尘寰劳攘客,廿年何事不沧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贪图闲适”与“疏狂”之间的理解与反思。作者并非故意追求闲适,而是因为对空荡的书房的热爱,选择了“坐忘”的状态。我的身世与这个冷清的榻榻米相随,心如冰霜,羞于与玉壶的光辉相媲美。难道仅仅因为枯坐就能称之为禅定吗?何必住在山间才能真正隐退呢?我想对世间那些忙碌的人说,二十年来,经历了多少沧桑变化?

注释:

  1. 贪闲:贪图闲适,追求宁静。
  2. 疏狂:指放荡不羁,不拘小节。
  3. 坐忘:一种道家思想,指忘却身心的状态。
  4. 冰心:比喻心境清冷,超然物外。
  5. 玉壶光:指清澈明亮的光辉,象征世俗的名利。
  6. 禅定:一种冥想的状态,通常与修行相关。
  7. 尘寰:尘世,世俗的世界。
  8. 劳攘客:忙碌的尘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倪之煃(1645-1718),清代诗人,字子蕃,号静观,擅长诗词和书法。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哲思,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倪之煃晚年,正值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对人生和世俗有着深刻的思考,想以此诗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静观堂闲咏六首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首句“贪闲非敢曰疏狂”以否定的方式引入主题,表明自己追求闲适并非是任性,而是出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接下来的“为爱空斋学坐忘”则暗示着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强调了内心的修炼和对外物的超脱。

诗中“身世半随孤榻冷,冰心耻激玉壶光”描绘了身处冷清环境中的孤独感,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冷与高洁。对比“玉壶光”的繁华,诗人选择了内心的宁静,显示出一种清高与不屑。而“讵因枯坐名禅定”则进一步探讨了禅定的真正含义,质疑仅靠静坐是否就能获得内心的平和,反映出诗人对修行方式的深思。

最后几句“寄语尘寰劳攘客,廿年何事不沧桑”则是对世俗人生的感慨,提醒那些忙碌的人们,人生经历的沧桑与变迁是不可避免的,真正的宁静与智慧在于内心的修为与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洁情怀,也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贪闲非敢曰疏狂:我并不是因为贪图闲适而放纵自己。
    • 为爱空斋学坐忘:我之所以选择闲适,是因为热爱这空荡的书房,学习道家“坐忘”的境界。
    • 身世半随孤榻冷:我的身世与这冷清的榻榻米相伴,感到一丝孤独。
    • 冰心耻激玉壶光:我的心如冰霜般清冷,羞于与世俗光辉相比。
    • 讵因枯坐名禅定:难道仅仅因为枯坐,就能称之为禅定吗?
    • 何必山居始退藏:何必去山中隐居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 寄语尘寰劳攘客:我想对世间那些忙碌的人说。
    • 廿年何事不沧桑:二十年来,经历了多少世事的沧桑变化。
  2.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冰心”和“玉壶光”的对比,强调诗人对世俗的超然。
    • 反问:使用反问句式,增强诗句的哲理性,激发读者的思考。
    • 意象:诗中的“空斋”、“孤榻”、“冰心”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探讨闲适与世俗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间沧桑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反省。

意象分析:

  1. 空斋: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清净,追求精神世界的安宁。
  2. 孤榻:隐喻孤独,表达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对自我的反思。
  3. 冰心:象征清冷的心境,表示诗人不愿与世俗名利同流合污。
  4. 玉壶光:象征世俗的繁华与光辉,反衬出诗人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冰心耻激玉壶光”中“冰心”的意思是?

    • A. 温暖的心
    • B. 清冷的心
    • C. 炽热的心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贪闲非敢曰___”,填写合适的词语。 答案:疏狂

  3. 判断题:诗人认为枯坐就能获得真正的禅定。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与自然的关系。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倪之煇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多了一份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倪之煇则更注重内心的哲思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详细介绍了清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
  • 《诗词鉴赏辞典》:提供诗词鉴赏的各种方法与技巧。
  • 《中国古代诗词史》:分析古代诗词的演变及其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