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题亦斋丈《环影祠》乐府》
时间: 2025-01-11 20:04: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题亦斋丈《环影祠》乐府
作者: 刘嗣绾 〔清代〕
广寒吹下霓裳,曲中再识春风面。
马嵬坡下,香消人去,袜尘犹恋。
白发梨园,红牙菊部,一般哀艳。
倩雪衣学舞,金衣学语,重翻出,长生殿。
当日清平应制,问宫中几回欢宴。
海棠睡足,荔支笑后,梨花泣遍。
雨歇零铃,风高羯鼓,旧愁成片。
向旗亭唤取,银尊檀板,夜深相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月宫的美丽与哀愁,曲中再一次感受到春风的面容。马嵬坡下,香气消散,人们离去,鞋袜上的尘土依然留恋。梨园中白发苍苍的老者和红牙花朵,一样的哀伤与美丽。美丽的女子身穿雪白的衣裳学习舞蹈,金色的衣裳学习说话,再次重现《长生殿》的场景。往日的盛宴在朝堂上进行,问宫中几次欢宴。海棠花已睡足,荔枝花笑后,梨花泪流满面。雨停后铃声轻响,风中传来羯鼓声,往日的愁苦如片片落叶。向旗亭召唤,银杯檀板,夜深时再相见。
注释:
- 广寒:指月宫,广寒宫。
- 霓裳:指华丽的衣裳,通常用来形容天女的服装。
- 马嵬坡:历史上唐朝安史之乱时,杨贵妃在此去世的地方。
- 袜尘:指鞋袜上的尘土,象征逝去的美好。
- 梨园:古代戏曲界,常用来指代艺人。
- 长生殿: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提到的故事背景。
- 羯鼓:一种古代乐器,象征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嗣绾(约1710-1778),清代诗人,字子云,号亦斋,擅长词曲,作品多涉及历史题材,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龙吟》以其精致的词句和浓厚的历史感,展现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缅怀与对现实苦楚的感叹。开篇“广寒吹下霓裳”即以典雅的意象引入,唤起读者对月宫仙女的遐想,象征着美丽与遥不可及的理想。接下来的“马嵬坡下,香消人去”则转入历史的沉重,杨贵妃的悲剧成为了历史的隐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
诗中不断运用对比,如“白发梨园,红牙菊部”,将年轻的美丽与苍老的无奈对立,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在“倩雪衣学舞,金衣学语”中,作者将舞蹈与语言的学习与生死相交织,展现了对过往繁华的再现与对失落的追忆。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夜深相见”结束,暗示着对于旧时光的依恋与对未来的期盼。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历史典故,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情境相结合,使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深切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广寒吹下霓裳”——形容月宫仙女的华美衣裳,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曲中再识春风面”——在音乐中再次感受到春风的温柔,暗喻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马嵬坡下,香消人去,袜尘犹恋”——描绘了历史事件的悲剧,香气消散,唯留袜尘,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已经远去。
- “白发梨园,红牙菊部,一般哀艳”——老艺人与美丽的花朵形成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哀愁。
- “倩雪衣学舞,金衣学语,重翻出,长生殿”——重现了《长生殿》的故事,表达对历史的追思。
- “当日清平应制,问宫中几回欢宴”——追问往日的欢宴,唤起对过去盛世的怀念。
- “海棠睡足,荔支笑后,梨花泣遍”——用花的状态比喻人的情感变化,表现出对往昔的感伤。
- “雨歇零铃,风高羯鼓,旧愁成片”——雨后清新,却又回忆起旧愁,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向旗亭唤取,银尊檀板,夜深相见”——在夜深时刻的相见,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与承诺。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霓裳”比喻美丽的衣裳,增强了词的意象美。
- 拟人:如“梨花泣遍”,给生命力的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自然与情感相互交融。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白发梨园,红牙菊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涵盖了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与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折射出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广寒: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与追求。
- 霓裳:代表着美好与华丽的事物。
- 马嵬坡:历史悲剧的象征。
- 梨园:艺术与生命的缩影。
- 海棠、荔枝、梨花:代表不同的情感状态与人间的悲欢离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广寒”指代什么? a) 人间
b) 月宫
c) 大海
d) 山川 -
“马嵬坡下,香消人去”中“香”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食物香
c) 人的美丽
d) 古乐声 -
诗中提到的“长生殿”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杨贵妃
c) 西施
d) 王昭君
答案:
- b) 月宫
- c) 人的美丽
- b) 杨贵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长恨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刘嗣绾的《水龙吟》与李白的《长恨歌》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刘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场景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传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具细致和历史感,后者则更具浪漫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