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枣园感旧,呈李久庵先生》
时间: 2025-01-27 03:48: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枣园感旧,呈李久庵先生
作者:陆震 〔清代〕
念昔尊公,遭世沧桑,身亦沉沦。
遂杜门荒野,庭无杂客,谈经暇日,座有遣民。
而我先人,单衫席帽,日唤儿扶去水滨。
追欢处,更交公兄弟,两世情真。
伤心。墓草多春。
只后嗣如余贱且贫。
似彦升弱息,寒衣是葛,叔敖孤子,生计惟薪。
今日西州,羊昙再到,昔事低回剧楚辛。
公真老,惊紫髯变雪,青鬓垂银。
白话文翻译:
想当年尊公经历世间的沧桑,自己也曾沉沦。
于是闭门隐居于荒野,庭院里没有闲客,谈论经书的闲暇日子,座中有遣散的百姓。
而我的先人,衣衫单薄,头戴草帽,常常叫儿子扶着去水边。
欢聚之处,更与公兄弟交情深厚,两世情谊真挚。
令人伤心,墓草繁盛春意盎然。
只可惜后代如我一般贫贱。
像彦升的后嗣一样微弱,寒衣是用葛布做的,叔敖的孤儿,生计仅靠柴薪。
如今在西州,羊昙再次来到,往事在心中低回,犹如楚地的辛酸。
公真已老,令人惊讶的是紫鬓已变成白雪,青丝已垂成银色。
注释:
- 尊公:尊敬的长辈或前辈。
- 沧桑:指世事变化,人生经历的艰辛。
- 杜门:闭门不出,隐居的意思。
- 遣民:指安置或遣散百姓。
- 寒衣:指冬天的衣服,通常为保暖之用。
- 彦升:古代一位有名的书法家,后代子孙微弱的比喻。
- 叔敖:春秋时期的孤儿,代表无依无靠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震,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中,反映了对尊公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中交织着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枣园感旧》通过回忆与尊公的往昔,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开头以“念昔尊公”引入,开启了对过去的追忆。诗中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简朴,通过“庭无杂客,谈经暇日”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社会纷扰的厌倦与逃避。接着,诗人通过对先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缅怀与感慨,特别是“单衫席帽,日唤儿扶去水滨”,画面生动,情感真挚。
诗中“伤心”二字,直接道出诗人内心的忧伤,既是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也是对后代贫贱生活的深切担忧。“寒衣是葛,叔敖孤子,生计惟薪”则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人世的悲悯。最后,诗人以“今日西州,羊昙再到”结束,表达了对往事的追思以及对尊公老去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念昔尊公:怀念过去的尊敬长辈。
- 遭世沧桑:经历了世事的变化与艰难。
- 遂杜门荒野:选择隐居于荒野,远离尘世喧嚣。
- 庭无杂客:庭院中没有外人来访,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而我先人:提及自己的先辈,表现出对家族的追忆。
- 伤心。墓草多春:感叹逝去的亲人,墓前草木繁盛,春意盎然,却显得格外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衣是葛”比喻生活困苦。
- 对仗:如“青鬓垂银”,体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拟人:将“墓草”拟人化,赋予其春意,表现对逝者的怀念。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思、对家族的责任感以及对后代生活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尊公:象征尊重与怀念。
- 墓草:象征逝去的生命与留存的记忆。
- 寒衣:象征生活的艰辛与贫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衣是葛”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富裕
- B. 贫困
- C. 安逸
-
“今日西州,羊昙再到”中的“羊昙”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一位朋友
- C. 一种动物
-
“伤心。墓草多春”中的“伤心”是什么意思?
- A. 高兴
- B. 难过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长恨歌》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陆震的《沁园春·枣园感旧》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但陆震更侧重于个人与家族的关系,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爱情与历史的交织。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陆震诗文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