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单君范古意六首·圃》
时间: 2025-02-04 15:25: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圃盍如何,先说畦菜法。
栽种及天阴,灌溉须雨歇。
更欲树花果,古方难泯灭。
不见郭橐驼,纖悉传以列。
于以供釜烹,于以佐杯勺。
颇疑鲁夫子,却鄙樊迟拙。
白话文翻译:
学习种植园艺该如何呢?首先要谈的是种菜的技巧。
在种植时要选择阴天,并且灌溉要在雨停之后。
如果想要种植花果树,古老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
看不到郭橐驼那样的人,他的细致传授历久弥新。
这些种植的成果可以供我们烹饪使用,也可以作为饮食的佐料。
我有点怀疑鲁迅的学问,反而觉得樊迟有些笨拙。
注释:
- 圃:指菜园、果园,表示种植的地方。
- 畦菜法:畦是指菜地的沟壑,菜法即种菜的方法。
- 郭橐驼: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象征着高超的农艺知识。
- 鲁夫子:鲁迅的尊称,可能暗指传统文化的代表。
- 樊迟: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儒家弟子,形象笨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子冲,宋代诗人,作品多以田园、园艺为题材,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耕文化的尊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农业经济重要时期,农村生活和农艺发展受到重视,诗人通过古典的园艺方法,表达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推崇。
诗歌鉴赏:
《和单君范古意六首·圃》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诗人通过对种植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他对古老农业智慧的尊重。开篇提到“学圃盍如何”,引发读者对园艺的思考,紧接着提出了种菜的技巧,让人感受到一种实际的农耕智慧。诗中强调在阴天种植、雨后灌溉的技巧,反映出农作的细致入微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在提到“更欲树花果,古方难泯灭”时,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古老智慧的重要性。郭橐驼的引用,使人联想到古代农艺的传承与发展,强调了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延续。
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鲁夫子与樊迟,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似乎在探讨智慧和笨拙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引发了对理解与实践之间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传统农业文化的敬重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圃盍如何:提问,学习种植园艺应该如何进行。
- 先说畦菜法:首先谈谈种植蔬菜的方法。
- 栽种及天阴:在阴天时进行栽种。
- 灌溉须雨歇:灌溉要在雨停之后进行。
- 更欲树花果:如果想要种植花果。
- 古方难泯灭:古老的种植方法是不可遗忘的。
- 不见郭橐驼:看不到郭橐驼这样的人。
- 纖悉传以列:他的细致知识仍然传承。
- 于以供釜烹:这些种植的成果可以供烹饪。
- 于以佐杯勺:也可以作为饮食的调料。
- 颇疑鲁夫子:有些怀疑鲁迅的学问。
- 却鄙樊迟拙:反而觉得樊迟有些笨拙。
修辞手法:
- 对比:鲁夫子与樊迟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智慧和价值观。
- 比喻:将种植过程比作学习生活的过程,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传统农艺智慧的推崇,强调实践与知识的结合,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探讨了智慧与愚笨之间的界限。
意象分析:
- 圃:象征着自然与生命,是人们生存的基础。
- 花果:象征着希望与收获,代表着美好的生活愿景。
- 鲁夫子与樊迟: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智慧选择,体现了对传统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和单君范古意六首·圃》的作者是: A. 杜甫
B. 陈著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郭橐驼是: A. 古代的诗人
B. 农学家
C. 学者
D. 政治家 -
“栽种及天阴”中的“阴”指的是: A. 天气晴朗
B. 阴暗的天气
C. 下雨
D. 多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田园田趣与理想生活。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自然与人和谐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比较此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然而陈著更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承,而陶渊明则更偏重于理想的田园生活。两者在题材上相似,但情感基调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