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表飞来色,犹怜久卜邻。
沿洄一水路,梦想五天人。
谢绝空园草,沉冥满几尘。
暮云如有得,宁谢寄声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林间传来飞翔的色彩,依旧怜惜那久居的邻里。沿着曲折的水路,梦想着与天上五位神仙相会。拒绝了空旷园中的杂草,满地尘埃沉沉。傍晚的云彩仿佛有所收获,宁愿不再频繁地寄送声音。
注释:
- 林表:林的外表,指树林的边缘或上方。
- 飞来色:指空中飞来的色彩,可能是指鸟类或其他生物。
- 犹怜:仍然怀有怜惜之情。
- 久卜邻:长时间与邻居相处。
- 洄:回旋、曲折。
- 水路:水流的路径。
- 五天人:指道教中的五位天人,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 谢绝:拒绝。
- 空园草:空旷的园子里的杂草。
- 沉冥:沉重而昏暗。
- 几尘:指几许尘埃。
- 暮云:傍晚的云彩。
- 宁谢寄声频:宁愿不频繁地寄送声音,表达了对宁静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季长,号谷云,晚号梅隐,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以清雅的诗风和对梅花的热爱而闻名,特别是在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观的描绘上,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林逋隐居于杭州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林逋的《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与超然境界的追求。他所描绘的画面中,飞来的色彩象征着自然的生机,而曲折的水路则暗示着人生道路的复杂与多变。诗中“梦想五天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五天人作为道教的神仙,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反映了他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同时,林逋在诗中对“空园草”与“满几尘”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中喧嚣与宁静的思考。拒绝杂草的生长,象征着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而“暮云如有得”则暗示在自然中获得的内心满足。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表飞来色”:描绘出树林外围的生机,色彩斑斓,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犹怜久卜邻”:表达了与邻居的情感依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沿洄一水路”:水路的曲折暗示人生的复杂性。
- “梦想五天人”:向往与神仙相会,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谢绝空园草”:拒绝杂草,让人感受到对清静环境的渴望。
- “沉冥满几尘”:表达了环境的沉重感,暗示心中烦恼。
- “暮云如有得”:傍晚的云彩似乎有所收获,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 “宁谢寄声频”:宁愿保持安静,不愿频繁打扰,表达了渴望宁静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飞来色”比喻自然的美丽。
- 拟人:将“暮云”赋予了“如有得”的情感,使得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均衡,体现了古诗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与和谐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象征自然、宁静的环境。
- 水:象征人生的流动与变化。
- 云:象征思绪与理想的寄托。
- 草:象征繁杂与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来色”指什么?
A. 颜色
B. 飞鸟
C. 自然的生机
D. 夕阳 -
诗人对空园草的态度是?
A. 喜爱
B. 无所谓
C. 拒绝
D. 忽视 -
“五天人”象征着什么?
A. 人间的繁华
B. 超脱的境界
C. 朋友
D. 自然的美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林逋的《和》与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理想境界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与自然的融合,林逋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