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胡人》

时间: 2025-04-29 10:19:45

妻儿终拟弃,旧识尽名贤。

高节嫌趋世,常流笑学仙。

金方烧易得,星度算来玄。

祇说寻山去,相期已数年。

意思解释

赠胡人

作者: 林逋 〔宋代〕


原文展示:

妻儿终拟弃,旧识尽名贤。
高节嫌趋世,常流笑学仙。
金方烧易得,星度算来玄。
祇说寻山去,相期已数年。


白话文翻译:

我终究要抛弃妻儿,昔日的朋友也都变成了名士。
我厌倦世俗的追逐,常常流连于修道学仙。
金子虽然容易得到,但星辰的运行却难以预测。
只说要去寻山,然而我们已经约定了好几年。


注释:

  • 妻儿: 妻子和孩子,指家庭。
  • 终拟弃: 最终打算抛弃。
  • 旧识: 以前的老朋友。
  • 高节: 高尚的节操。
  • : 嫌恶、厌烦。
  • 趋世: 迎合世俗。
  • 常流笑: 常常流连、嬉笑。
  • 金方: 指金子。
  • 烧易得: 指金子容易获得。
  • 星度: 星辰的运行。
  • 算来玄: 计算起来深奥难懂。
  • 祇说: 只说、仅仅说。
  • 寻山去: 寻求隐居的山林。
  • 相期已数年: 约定的时间已经有好几年了。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学仙”指的是道教修炼成仙的文化背景,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古代文人常常谈及隐士的生活,尤其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隐居山林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山隐,绍兴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高洁的品格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描写自然和隐士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诗人身处的社会动荡与个人的理想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在面对家庭和世俗名利的诱惑时,诗人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洁的生活。


诗歌鉴赏:

《赠胡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开篇即以“妻儿终拟弃”直指人生的选择,表达了在家庭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对旧友的回忆中流露出一种失落感,昔日的朋友如今都成为了名士,仿佛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愈发孤立。接着,诗人以“高节嫌趋世”表达了对世俗的厌恶,似乎更愿意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

后两句“金方烧易得,星度算来玄”则是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金子容易获得,而星辰的运行却是不可知的,暗示了生活的无常与复杂。最后一句“祇说寻山去,相期已数年”带有一丝无奈,尽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已久,却仍未能如愿。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传达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妻儿终拟弃: 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放弃,代表着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2. 旧识尽名贤: 昔日的朋友如今都成为了名士,展现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孤独感。
  3. 高节嫌趋世: 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与世俗的功名利禄形成对立。
  4. 常流笑学仙: 诗人向往隐士生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5. 金方烧易得: 对物质的轻视,暗示诗人对于财富的无所谓。
  6. 星度算来玄: 反映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强调生活的复杂性。
  7. 祇说寻山去: 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8. 相期已数年: 点出时间的流逝与未能实现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对比世俗与隐士生活,突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象征: “金”与“星”象征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 反问: 通过对世俗生活的质疑,表达诗人的哲理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高洁理想与对世俗的厌倦,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妻儿: 代表家庭与责任。
  • 旧识: 象征友情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 高节: 代表高尚的道德追求。
  • : 物质的象征,易得却不可依赖。
  • : 象征宇宙的深奥与无常。
  • : 隐居的理想场所,象征宁静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节”指什么?
    A. 高尚的品德
    B. 追求财富
    C. 社交活动

  2.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恶
    C. 无所谓

  3. “金方烧易得”意味着什么?
    A. 物质容易获得
    B. 精神追求重要
    C. 财富无意义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林逋的《赠胡人》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林逋更强调对世俗的厌倦,而陶渊明则更突出对自然生活的喜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林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