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拂石玩林壑,旷然空色秋。
归云带层巘,疏苇际沧洲。
固自堪长往,何为难久留。
庶将濠上想,聊作剡中游。
白话文翻译:
轻轻拂动石头,玩味山林的深邃,
空旷的秋色让人心旷神怡。
归来的云彩映衬着层层山峦,
稀疏的芦苇映衬着浩瀚的沧洲。
本来就适合长久逗留,
为何难以久留在这里呢?
或许在濠上想念故乡,
聊以此在剡中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拂石:轻轻抚摸石头,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情。
- 玩林壑:玩味山林的深邃与美妙。
- 旷然:空旷、开阔的样子。
- 归云:回归的云彩。
- 层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 疏苇:稀疏的芦苇。
- 沧洲:指广阔的水域或洲屿。
- 固自堪长往:本来就适合长久逗留。
- 庶将:或许、希望。
- 濠:指水边,或是指濠江。
- 剡中游:指在剡溪一带游玩。
典故解析:
“剡中游”指的是剡溪,这是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吟咏。该地风景如画,适合隐居和游玩,反映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山隐,浙江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洁的品格闻名于世。他一生追求隐逸生活,喜爱山水,常以自然为题材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林逋隐居于剡溪时,他常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在这个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归乡之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林逋的《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是一首表现自然美与人内心情感的诗作。从诗的开头“拂石玩林壑”可以看出,诗人身处山林之中,周围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秋天的空旷与宁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热爱。
在接下来的“归云带层巘,疏苇际沧洲”中,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意象,将归云、山峦和芦苇相结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秋日自然画卷。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更加深了对自然的感受。
然而,在对美景的陶醉中,诗人又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他在“固自堪长往,何为难久留”中,表达了对逗留在此的无奈与思乡之情,似乎在感慨生活的短暂与流逝。最终,诗人以“庶将濠上想,聊作剡中游”收尾,透露出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同时又期望能够在山水之间寻找片刻的安宁。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又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林逋作为隐士的洒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拂石玩林壑:在山石间轻轻抚摸,玩味林间的深邃。
- 旷然空色秋:秋天的色彩空旷而明亮,令人心旷神怡。
- 归云带层巘:回归的云彩与层叠的山峦相映成趣。
- 疏苇际沧洲:稀疏的芦苇边缘是浩瀚的水域,意象生动。
- 固自堪长往:本来就适合长时间逗留。
- 何为难久留:为什么这里却难以久留呢?
- 庶将濠上想:或许在水边思念故乡。
- 聊作剡中游:在剡溪游玩,聊以解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心灵的寄托,表达诗人情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归云带层巘,疏苇际沧洲”,使语句更为和谐、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闲适情怀和对生活的深思,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愁绪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象征坚韧与宁静。
- 林壑:象征深邃与隐逸。
- 云:象征流动与自由。
- 层巘:象征巍峨与壮丽。
- 疏苇:象征孤独与宁静。
- 沧洲:象征广阔与无垠。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林逋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归云带层巘”中的“层巘”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山峦
C. 树林
D. 平原 -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思乡
D. 愤怒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山水之美与内心宁静。
- 李白《静夜思》:体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林逋的《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林逋更强调思乡之情,而王维则更突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逋与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