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嬉春词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6:56:25

三日轻阴三日晴,游观在在称人情。

鸣春山鸟真韶濩,热闹翻嫌鼓吹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嬉春词六首 其三
三日轻阴三日晴,游观在在称人情。
鸣春山鸟真韶濩,热闹翻嫌鼓吹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西湖景色,三天是阴天,三天又是晴天,游玩的人们在这样的天气中尽情享受自然的魅力。春天的鸟儿在山间欢鸣,似乎唱出了春天的乐章,但热闹的场面却让人对鼓乐声感到厌烦。

注释:

  • 轻阴:指的是天气阴云密布,阳光不强烈。
  • 游观:游览观赏。
  • 鸣春山鸟:春天时山中的鸟儿鸣叫。
  • 韶濩:韶是美好的音乐,濩是流淌的水,合起来形容鸟鸣如同美妙的乐曲。
  • 热闹翻嫌:形容热闹的场面让人感到厌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弘历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尤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

《西湖嬉春词》是弘历在春日游览西湖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游人热闹场面的思考。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诗篇,弘历的这首诗则展现了他对春日游玩的独特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意象丰富,展现了春天的西湖及其游人热闹的场景。诗的前两句以天气的变化为起点,描绘了西湖春日游玩的情境。阴晴的交替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多变,更暗示了人心情绪的波动。人们在这样的天气中游观,成为了一种对自然美的追求。

第三句“鸣春山鸟真韶濩”,生动地描绘了鸟儿在春天的欢鸣,仿佛是为春天的到来而歌唱,诗人在这里运用音乐的意象,增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热闹翻嫌鼓吹声”则转折了情绪,热闹的场面虽然令人愉悦,但伴随而来的是对喧嚣的反感,表现了诗人对喧闹与宁静之间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喧嚣环境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日轻阴三日晴:诗人首先描绘天气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春日游玩的氛围。
  • 游观在在称人情:游玩的人们在这样的天气中尽情享受,表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鸣春山鸟真韶濩:鸟儿的鸣叫被比作美妙的音乐,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 热闹翻嫌鼓吹声:尽管热闹的场面吸引人,但喧哗的声音也让人感到厌烦,表现出对宁静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鸣比作音乐,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前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春游的乐趣与喧闹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阴: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变化。
  • 游观:代表人们对春天的渴望与追求。
  • 鸣春山鸟: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自然的和谐。
  • 鼓吹声:象征着热闹与喧嚣,形成与宁静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气变化是什么?

    • A) 三天阴,三天雨
    • B) 三天轻阴,三天晴
    • C) 三天晴,三天风
    • D) 三天雨,三天阴
  2.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喧闹环境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无所谓
    • C) 厌烦
    • D) 疏远

答案:

  1. B) 三天轻阴,三天晴
  2. C) 厌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情景,但更多地表现了战争对自然的影响。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原的变化表达离别的情感,与弘历的欢快春游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诗选》:汇集了清代诗人的作品及其风格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