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咏 其十 两峰插云》

时间: 2025-01-26 05:17:25

嶙峋对峙势争雄,古塔疏林杳霭中。

写尽西湖烟雨障,双尖如笔閤晴空。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湖十咏 其十 两峰插云
作者: 尹廷高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嶙峋对峙势争雄,
古塔疏林杳霭中。
写尽西湖烟雨障,
双尖如笔閤晴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座山峰矗立争奇斗艳的雄伟景象,古老的塔楼和稀疏的树林隐藏在朦胧的雾霭之中。诗人通过这幅画面展现了西湖烟雨朦胧的美景,那双尖的山峰犹如笔尖一般向着晴空而立。

注释:

  • 嶙峋:形容山峰高耸而险峻。
  • 对峙:指两座山峰面对面地高耸而立,形成对抗的姿态。
  • 古塔:指古老的塔楼,常常是风景名胜中的标志性建筑。
  • 疏林:稀疏的树林,形容树木不密集。
  • 杳霭:形容雾霭弥漫,视线模糊。
  • 写尽:描绘得淋漓尽致。
  • 烟雨障:指西湖上常见的烟雨景象,像是被烟雾和雨水遮挡一般。
  • 双尖:指两座山峰的尖顶,形容高耸入云。
  • 如笔:比喻尖顶如同书写的笔尖。
  • 閤:合,闭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廷高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山水景物,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西湖作为风景名胜的鼎盛时期。诗人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两峰插云》是一首利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西湖美景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嶙峋对峙势争雄”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两座山峰的高耸与对峙,仿佛在进行着一种无声的争斗,暗示了大自然的雄壮和力量。接着,诗人描绘古塔和疏林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古塔象征着历史的沉淀,而稀疏的树林则带来一种空灵的美感。

“写尽西湖烟雨障”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西湖的烟雨特色,诗人在此运用了“写尽”的表达,显示出其对西湖美的细致观察与理解。而最后两句“双尖如笔閤晴空”则以笔尖比喻山峰,形象生动,既表达了山峰的高耸,又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嶙峋对峙势争雄: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相对而立,展现出它们的雄伟气势。
  2. 古塔疏林杳霭中:古老的塔楼和稀疏的树林隐没在朦胧的雾霭中,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3. 写尽西湖烟雨障:诗人将西湖的烟雨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表现出西湖独特的自然美。
  4. 双尖如笔閤晴空:山峰的尖顶宛如笔尖一样高耸,象征着自由与向上,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双尖比作笔尖,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联与下联之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嶙峋: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险峻。
  • 古塔: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 疏林:传达出一种空灵的宁静感。
  • 烟雨:西湖特有的自然现象,象征着诗意与朦胧。
  • 双尖:象征着追求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尹廷高
    d) 白居易

  2. “嶙峋对峙势争雄”中的“对峙”指什么? a) 相互依偎
    b) 面对面高耸
    c) 一起高飞
    d) 互相攻击

  3. 诗中提到的“古塔”象征什么? a) 自然
    b) 历史文化
    c) 现代建筑
    d) 战争

答案:

  1. c) 尹廷高
  2. b) 面对面高耸
  3. b) 历史文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白居易的《西湖晚唱》

诗词对比:

  • 对比尹廷高的《两峰插云》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但前者更侧重于山峰的雄伟,后者则着重于湖面风光的变化,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文化与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