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效曹子建体》
时间: 2025-01-26 05:0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游效曹子建体
作者: 李时行 〔明代〕
结蘅轺,鼓兰舟,邀朋啸侣西湖游。
日华鲜,春气柔,恬风小浪光如油。
倚莎墟,循若洲,仰瞻灵鹫俯龙湫。
夹飞虹,缳广畴,桃花的烁柳条稠。
谣丹宫,映朱楼,十二缃帘双玉钩。
吐吴歈,发越讴,和鸣箫管杂箜篌。
奉芳醪,荐时羞,主前献寿宾拜酬。
会难逢,别易遒,于斯不乐欲何求。
白话文翻译:
在西湖边上,乘着轻便的船,邀请朋友们同游;
阳光明媚,春风柔和,轻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如油。
依靠在岸边,沿着小洲游荡,仰望灵鹫山,俯视龙湫水。
彩虹飞架,田野辽阔,桃花烂漫,柳条繁密。
吟唱于丹宫,映衬着朱红的楼阁,十二条缭绕的帘子如同双玉钩。
唱着吴歌,发出越曲,箫管和箜篌和鸣。
献上美酒,推荐当时的美丽,敬奉寿辰的宾客。
相聚不易,别离容易,在这里不快乐又想要什么呢?
注释:
- 蘅轺: 指的是一种用香草装饰的车,象征着轻松和愉快的出游。
- 兰舟: 兰花装饰的小船,暗指优雅。
- 恬风小浪: 平静的风和小波,形容湖面宁静。
- 灵鹫: 指灵鹫山,可能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精神追求。
- 桃花的烁柳条稠: 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柳树繁茂的生机景象。
- 吴歈与越讴: 代表着南方的音乐,体现地区文化特色。
- 芳醪: 美酒,象征着宴会的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时行,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留下诗篇。李时行的这首诗受到曹子建(即曹植)的影响,采用了其清新典雅的风格,表达了对西湖春日游玩的欢愉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展现了春日游玩的美好情景。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开头几句“结蘅轺,鼓兰舟”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出游情境,接着通过“日华鲜,春气柔”的描写,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仿佛能够感受到春日的气息。
诗中还多次运用对仗的手法,如“倚莎墟,循若洲”和“夹飞虹,缳广畴”,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意象更为生动。诗的最后几句“会难逢,别易遒”表达了对短暂相聚的感慨,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蘅轺,鼓兰舟: 以蘅草装饰的轻车与兰花装饰的小船,暗示出游的优雅与闲适。
- 邀朋啸侣西湖游: 邀请朋友一起在西湖游玩,表现出一种快乐的氛围。
- 日华鲜,春气柔: 描绘阳光明媚,春天气息柔和,营造出温暖的环境。
- 恬风小浪光如油: 形容水面平静,光滑如油,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 倚莎墟,循若洲: 倚靠在岸边,沿着小洲游玩,展现出悠闲自在的游玩方式。
- 仰瞻灵鹫俯龙湫: 远望灵鹫山,俯视龙湫水,体现了诗人的胸怀与视野。
- 夹飞虹,缳广畴: 色彩鲜艳的彩虹与广阔的田野,展示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桃花的烁柳条稠: 春天的桃花盛开,柳树繁茂,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 谣丹宫,映朱楼: 丹宫与朱楼的倒影,显示出建筑之美与和谐的环境。
- 吐吴歈,发越讴: 吐出吴地的音乐,发出越地的歌声,突显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 和鸣箫管杂箜篌: 各种乐器的合奏声,表现出欢快的聚会气氛。
- 奉芳醪,荐时羞: 献上美酒,推荐美丽的时光,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主前献寿宾拜酬: 在主人的面前敬奉寿辰的宾客,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礼仪的重视。
- 会难逢,别易遒: 相聚不易,分别却很容易,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于斯不乐欲何求: 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不快乐,又想要什么呢?展现出诗人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视。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西湖春游的喜悦,反映了诗人对友谊、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蘅轺、兰舟: 代表出游的轻松与优雅。
- 桃花、柳条: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灵鹫、龙湫: 代表高远的理想与深邃的自然。
- 吴歌、越讴: 表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结蘅轺,鼓兰舟”指的是什么?
- A. 乘坐华丽的船只
- B. 航行在西湖的轻便船只
- C. 乘坐马车出游
-
诗中提到的“日华鲜,春气柔”表达了什么?
- A. 夏天的炽热
- B. 春天的温暖与柔和
- C. 秋天的萧瑟
-
诗的最后一句“于斯不乐欲何求”意指什么?
- A. 不快乐没有其他期望
- B. 追求更好的生活
- C.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词对比: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寄托,而李时行的这首诗则更强调人际交往与游玩乐趣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游览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