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阿宜往戍》
时间: 2025-01-11 17:01: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曾阿宜往戍
作者: 吴潜 〔宋代〕
几年来西戍暂归田,
又向澄江买去船。
剑阁山峦雄蔽日,
昆明池水阔浮天。
故园此际同明月,
蛮域明朝隔瘴烟。
此去须期剿胡虏,
丈夫勋业在安边。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我在西边戍守,今天终于可以暂时归田,
又要到澄江去买船。
剑阁的山峦雄伟,遮蔽了日光,
昆明池的水面宽广,仿佛浮在天空。
此时故乡的月亮与我同在,
但明天在蛮荒之地却隔着瘴烟。
此去希望能尽快剿灭胡虏,
男人的事业在于保卫边疆。
注释
字词注释
- 戍:防守、驻守的地方。
- 澄江:清澈的江水,指代某条江。
- 剑阁:指四川剑阁,山峦险峻。
- 昆明池:池塘的名字,象征着宽广的水面。
- 蛮域:指偏远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居住地。
- 瘴烟:瘴气,指湿气和毒气,古时常用以形容不良环境。
典故解析
- 剑阁:是古代著名的险要之地,象征着忠勇与险峻。
- 安边:是指保卫边疆,强调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军事题材著称。其作品多反映边疆生活和战士的壮志豪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吴潜送别友人曾阿宜前往戍守边疆的时刻,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事紧张的背景。
诗歌鉴赏
《送曾阿宜往戍》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士人的责任与担当。首联“几年西戍暂归田”,开篇即点明了作者与友人根植于边疆的生活,背景中潜藏的戍守生涯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剑阁的雄壮与昆明池的浩瀚,形成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这不仅是对边疆的美好向往,也暗示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期待与祝愿。
中间两联“故园此际同明月,蛮域明朝隔瘴烟”,则通过月亮的共鸣与瘴烟的对比,彰显了离别的苦涩与遥远的思念,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以“此去须期剿胡虏,丈夫勋业在安边”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期许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激励了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故乡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古代士人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文学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年来西戍暂归田: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边疆戍守的经历,暂时回归故乡的感慨。
- 又向澄江买去船:显示出诗人希望重返生活的渴望,象征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剑阁山峦雄蔽日: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边疆的险峻。
- 昆明池水阔浮天:表现出广阔的水面,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展望。
- 故园此际同明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月亮作为共同的象征,连接了彼此的心灵。
- 蛮域明朝隔瘴烟:对未来的担忧,暗示着边疆环境的恶劣。
- 此去须期剿胡虏:强调了责任与使命,士人应为国家安宁而战。
- 丈夫勋业在安边:表达了对男性英雄主义的赞美,强调了保卫边疆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剑阁山峦雄蔽日,昆明池水阔浮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月亮与故乡联系在一起,形象而富有深意。
- 夸张:如“雄蔽日”突显了剑阁的壮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和家乡的深厚情感,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贯穿始终,体现了忠勇之士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阁:象征着险峻与忠勇。
- 昆明池:象征着广阔与宁静。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团圆。
- 瘴烟:象征着艰难与险恶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剑阁山峦雄蔽日”中“雄”字的意思是?
- A. 英雄
- B. 雄伟
- C. 雄性
- D. 雄心
-
“此去须期剿胡虏”中的“剿”字可以理解为?
- A. 招募
- B. 消灭
- C. 观察
- D. 保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维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送别》与《送曾阿宜往戍》:两首诗均表现了送别之情,但前者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柔情与眷恋,而后者则强调了责任感与使命感,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