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

时间: 2025-01-26 23:46:24

生前铜柱标,死后明珠谤。

如何老伏波,不画云台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前铜柱标,死后明珠谤。如何老伏波,不画云台上。

白话文翻译:

生前以铜柱作为标志,死后却遭到明珠的诽谤。为何老伏波不再描绘云台上的景象?

注释:

  • 铜柱:常指英雄的标志,象征着功勋与荣耀。
  • 明珠:原意为珍贵的珠子,这里比喻流言蜚语或诽谤,指对死者的贬低或误解。
  • 伏波: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他以平定边疆而闻名。
  • 云台:指的是云台山,古代文人常用此处作诗,象征高远的理想和抱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殷葆诚,清代诗人,字梦阮,号寄泉,曾任职于地方官。诗风清新,擅长咏怀抒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殷葆诚对马援的怀念和反思,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对其后世误解的惋惜。马援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生平事迹在历史上受到广泛赞誉,但在后世也遭到误解与污名,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马援生平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以“生前铜柱标”引入,铜柱象征着马援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地位,赞美了他的功勋。接着“死后明珠谤”则转向对马援身后遭受的不公与误解,显现出作者对英雄的同情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最后一句“如何老伏波,不画云台上”则是对马援在历史中的形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形式简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缅怀,展现了殷葆诚的文学造诣与历史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前铜柱标:马援在世时以铜柱作为标志,象征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厚的功绩。
  • 死后明珠谤:马援逝世后,却受到流言的玷污,反映出历史对人物评价的复杂与不公。
  • 如何老伏波:诗人质疑马援的历史地位,似乎在叹息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弱存在。
  • 不画云台上:云台象征高远的理想,而马援的形象却未能被历史所铭记,显示出诗人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对比,生前的荣耀与死后的诽谤形成强烈反差。
  • 比喻:明珠作为诽谤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传达了对历史真相的探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马援生平的回顾,反映了历史人物在后世的不同评价,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历史误解的惋惜,揭示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柱:象征着名将的荣耀与功勋。
  • 明珠:比喻流言与误解,揭示了社会对英雄的偏见。
  • 云台:象征理想与抱负,暗示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渴望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生前铜柱标”中“铜柱”象征什么?

    • A. 荣耀与功勋
    • B. 贫困与困境
    • C. 难以磨灭的记忆
  2. “死后明珠谤”的“明珠”指的是什么?

    • A. 珍贵的珠宝
    • B. 讽刺与诽谤
    • C. 代表历史的真相
  3. 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马援
    • C. 诸葛亮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思考,尤其是对英雄人物的景仰。
  • 杜甫的《登高》则反映了对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历史人物评价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