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

时间: 2025-01-26 00:32:03

月皎惊鸟栖不定。

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白话文翻译:

月光皎洁,惊动了栖息不定的鸟儿。更漏将尽,轱辘声拉动着金井的水。唤醒了我那对清亮的眼睛,泪花悄然落在冰冷的红色绵被上。握着手,在霜风中吹拂着鬓边的影子。离别的心情徘徊不去,告别的话语愁苦难以倾诉。楼上的栏杆横亘如斗柄,露水寒冷,远处传来鸡鸣的应声。

注释:

  • 更漏:古代计时器具,代表时间的流逝。
  • 轳辘:形容水车转动的声音。
  • 金井:指的是一个美丽的井。
  • 清炯炯: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 泪花:比喻眼泪。
  • 霜风:寒冷的风。
  • 阑干:栏杆,指楼阁的栏杆。
  • 斗柄:古代星座,形容楼上栏杆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与离别的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常见于宋代词人的作品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著称。他的词多描绘女性的柔情与离愁,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本词写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对夜晚景色的沉醉与对离别情感的深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下的夜晚景象及离别时的惆怅。开头一句“月皎惊鸟栖不定”,生动地展现了宁静的夜晚被月光照耀的情景,鸟儿因月光而惊慌,象征着夜的静谧被打破。接下来的“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则通过细致的声音描绘,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来临。

词中的情感逐渐升级,“泪花落枕红绵冷”一句,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伤感,泪水浸湿了床头,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寒冷的氛围。随着“执手霜风吹鬓影”,表达了与爱人握手的温暖瞬间,然而随之而来的离愁却使得这份温暖显得愈加珍贵。

最后的“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则将场景收束,展现了远方的孤寂与清冷。整首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夜晚的美丽,更加深了离别的愁苦,体现了周邦彦词作的情感深邃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皎惊鸟栖不定”:月光明亮,惊动了栖息不安的鸟儿,表现了夜晚的宁静被打破。
  2. “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时间在流逝,水车声响起,暗示着时间的无情。
  3.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清亮的眼睛因思念而流泪,营造出孤独与寒冷的氛围。
  4. “执手霜风吹鬓影”:握手的温暖与寒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离别的悲伤。
  5.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离别的心情久久不去,告别的话语令人难以启齿。
  6.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描绘了楼上的景象,传达了远离的孤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泪比作“泪花”,使情感更加细腻。
  • 拟人:鸟儿因月光而惊慌,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执手霜风”和“去意徘徊”,增强了词句的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通过月光、鸟儿和水声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象征自由与不安。
  • :代表离别的伤感。
  • 霜风:象征寒冷与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更漏将阑”指的是什么?
    A. 时间流逝
    B. 水车声
    C. 夜晚的美丽

  2. “泪花落枕红绵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离愁
    C. 愤怒

  3. 诗中“楼上阑干横斗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温暖的家
    B. 寂寞的夜晚
    C. 欢乐的聚会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和离愁,但其风格更为细腻与柔和,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情感表达;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豪放的笔触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更为豪放。两者在表达情感时,虽然主题相似,但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周邦彦词集》
  • 《宋代文学史》